敢問政府,何謂活化?後記

政府在三年前結束了活化工廈措施,四年推行期間僅為市民帶來635個住宅單位。記者視察漁翁街成功個案時,發現地盤團團被工廈包圍著,鄰近道路擠塞嚴重,路上更有大量貨車風馳電掣地行駛。若將來「活化」工程峻工,會否加深擠塞的情況?這些奔馳的貨車,又會否讓將來遷入的居民造成不便呢?

自措施推行而來,工廈租金不斷攀升。對於文創團體而言,措施並無任何幫助的作用,他們依然像螞蟻屢次三番地搬家。究竟政府有沒有曲解了「活化」之意呢?活化以鄰埠香港的角度,就是把舊有建築物翻新再利用。而澳門的活化工廈措施,正如建築師協會主席梁頌衍所言︰「根本就是重建工廈,不是活化。」

其實活化工廈,或是重建工廈,都是對市民大眾有利的政策。政策並無好壞之分,衡量標準只是最後的成效。取名為活化工廈措施,實際是重建工廈,或許顯得本末倒置。「活化」是否必須從住宅用途出發呢?

難道有一天,當樂隊、藝術工作者都失去生存空間的時候,我們才姍姍來遲活化工廈嗎?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