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是資訊科技、城市規劃等領域的重要課題。利用科技及創新理念,整合有效資源以改善市民生活素質。生病時可能會打針吃藥,但隨著科技發展,已有新技術以幹細胞去治療疾病。從事研究幹細胞的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院長徐仁和教授,將幹細胞稱為「孫悟空」或「萬金油」,其意思既能千變萬化,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幹細胞治療是為何物?這是一種負責更新、修復體內各種受傷的組織、器官的治療方式,擁有極高的臨床治療價值。幹細胞治療正是智慧醫療的一環,透過新技術去治療疾病。
2015年,徐仁和帶領的研究小組針對幹細胞研究而研發的「幹細胞常溫運輸系統」項目,對幹細胞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力。
破成本高昂的運輸困局
為何此項技術對幹細胞研究很重要?徐仁和解釋,並非每一家醫院都能生產幹細胞,必須具備符合資格的醫院、藥廠或細胞中心才能生產。因此,若想使用幹細胞治療,需通過運輸途徑送達。「細胞是活的東西,活的東西要運輸是需要乾冰、液氮,保溫箱,但運輸的過程還可能產生細胞的死亡。」為確保運送過程細胞不死亡,一般使用冷鏈運輸,但這種運輸方式動輒花費上千美金的費用,且包含冰塊融化細胞死亡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徐仁和笑說,項目是誤打誤撞展開,實驗室一位名叫蔣斌的學生,在做幹細胞研究實驗,無意中將細胞聚集成球後,便隨手放在桌子上,經過十天在常溫的環境,觀察幹細胞依然保有活性。前提要知道,幹細胞培養環境及保存條件要求甚高,必須在培養箱裡面培植,而且還需有百分之五的二氧化碳及氧氣,才能使幹細胞保存功能及活性。「在這之後我們十分感興趣,並研究發現,幹細胞做成球之後相當於動物冬眠的樣子,而這個幹細胞,代謝速度全降下來,那就仍保有活性。」這項新技術,能令幹細胞在常溫下儲存七天以上,且不失去活性。此項目成果,在2017年在國際著名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中發表。
這項新技術,對全球幹細胞產業有遠大影響。徐仁和研究小組成員根據此項目技術,成立了Baylife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了專利及開發產品。「我們想做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能將細胞做成球。而產品的方向,我們是想做培養及運輸的容器。」
盼開設綠色通道
優秀的科研人才是稀缺性資源,徐仁和說現時全世界是拼命招攬人才,給予優厚的薪酬待遇。他重點希望是對優秀的年輕學者,能夠給予更大的方便,使澳門擁有更多人才,發展科研領域。徐仁和希望中央或澳門政府能為澳門開設綠色通道。他指出澳門地方小,合作者不容易尋找。再甚獲取病人群體標本數量不多,這讓他們科研人員頭痛不已。在此情況下只能往大陸發展,取得當地標本。「但有海關問題,標本可能過不來。我們在這方面很頭痛。」
同時他認為,若能開發「大健康」技術領域,是能提升澳門及澳門大學的知名度。可讓澳門不只以旅遊博彩業聞名,同時擁有優良的科研水準,具備產業化的條件。「科研依賴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資金支持,加上澳門背靠大陸,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能夠一心一意搞創新,這方面是澳門獨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