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澳門人: 「美國人重視自由輕視防疫」

  • 邱敏儀
  • 受訪者提供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點爆發,疫情之下,有人紛紛返回澳門,也有人選擇留在海外,那麼在外澳門人的生活又是如何?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留在當地?

提出囤購口罩遭駁回

因疫情關係,高筱茹比以往更加注重個人衛生。

高筱茹在美國加州生活已逾兩年,任職於美國進出口貿易公司,所屬人力資源部門。自疫情在美國擴散,3月19日,美國加州發佈居家避疫(shelter-in-place)和留在家中(stay-at-home)命令。至3月下旬,高筱茹任職公司實行隔日上班制度。她直言曾一度考慮返回澳門,但擔憂路途增加交叉感染的機率,加上因貿易戰及是次疫情關係,公司已先後兩次大規模裁員,深思熟慮後,決定打消回澳念頭。高筱茹表示加州人口雖多但密度低,大家都是住獨棟,交通主要為自駕行車,一般兩點一線,避免乘搭交通工具而感染的風險。「只要不聚集和注意個人防護,相對紐約而言,加州其實算比較安全。」

一直有留意國內新聞的她,從武漢封城開始就自行購入口罩。於1月26日,她首次在例行會議上提出購入口罩作儲備的建議,卻遭主管駁斥,更稱只有人口密集的亞洲國家才會染病。「主管的語氣是帶有不屑,我當下是憤怒的,更有種無力感,怎麼說都沒人理會。但我不管,我從2月下旬開始戴口罩返工。」她表示,自2月下旬,公司除華人以外無一配戴口罩上班。

情況持續至3月初,3月1日,她再次提出購置口罩給員工的建議。由於疫情開始在美國擴散,這次終獲主管肯首,於是她著手大量購入酒精搓手液及口罩等防護用品,但發現用品不是被賣斷,就是比原價高出三倍。最後在有限資源下,給員工每人發放一份護理包,包括酒精搓手液、酒精噴霧、酒精濕紙巾及一個口罩。「只配發一個口罩的原因是一來無貨,二來主管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所以就覺得一個口罩就足夠了。」高筱茹嘆氣道。

高筱茹設計的防疫海報,公司發配的個人護理包。

她自1月下旬早已囤購大量口罩,2月下旬每日配戴口罩外出,直到3月上旬,已是一罩難求的局面。「因為加州的華人比較多,所以一開始就搶購一空,我也有讓住在其他華人較少的州份朋友購買,還是能夠買到一兩盒口罩的。」因為家人在澳,她也有關注澳門消息,得知澳門政府的保障口罩供應計劃,保障市民有口罩使用,才沒有出現如加州版一罩難求的局面。

印象最深刻一次在於她配戴口罩及手套進入超級市場,不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異樣目光。「可以說是鄙夷的眼神,我當下是真的感受到不尊重,彷彿是我要引起恐慌的模樣。」她表示這與澳門相反, 「我家姐說,反而在澳門不配戴口罩,才會被人注視。」

二月下旬,高筱茹去超市購物也會配搭手套。

中西文化差異大

高筱茹觀察到對於華人而言,封城或居家令是能遵循理解,但在美國人眼中,卻是無自由可言。「『The rule doesn’t apply to me』這是我美國友人的原話。不能說全部,只限定於我周遭的美國朋友,他們認為美國是在一個崇尚自由的社會,當下享樂遠大於個人安危。」在她的交際圈子中,不乏有熱愛集體活動的朋友。就算宣佈居家防疫命令後,仍有大量民眾群聚戶外,以致加州州政府緊急下令關閉戶外海灘及公園。

至3月28日,高筱茹受美國友人邀請參與周末集體派對,她表示震驚及難以理解,也嘗試向對方說明疫情情況,卻被以「製造恐慌」、「過分反應」、「神經質」等用語駁回,「我就快和他們無朋友做了。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注意,避免聚會,轉發一些衛生知識給他們,他們卻認為『染病就染病了,不會死就行,這只不過是一個流行性感冒吧了』。」

高筱茹現時購物主要以宅配為主,一次過購入一周的數量。

高筱茹認為造成兩極的原因在於,一為東西方文化差異,二為主流媒體的報導不足。「因為我有家人在澳門,也留意內地新聞,但早期美國官方新聞對於疫情的報導不多,可能就是兩個原因造成對疫情的不了解。」說及此,她再次嘆氣道:「我身邊的朋友連洗手消毒都不懂啊!」

這段期間是她在美國生活兩年來,最直接面對東西方之間的差異。想讓美國朋友了解疫情的態度,也從最初孜孜不倦到深感無奈:「正因他們不注重,我才要更加注重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