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體免疫」論嚇怕: 蘇文樂逃出英國

  • 李倩如
  • 受訪者提供、蕭家怡

新冠肺炎在歐美多個國家爆發後,各個國家的防疫措施成為不少媒體聚焦及爭相報導的議題,其中一個曾讓不少人譁然的防疫手法,是英國政府提出的「群體免疫」論,言論一出不但惹來輿論炮轟,也嚇怕了不少華人,其中一位被此理論嚇倒的,是正在愛丁堡讀書的澳門藝術家蘇文樂。

兩地防疫意識不同    被「群體免疫」論嚇怕

蘇文樂原本打算留在英國工作,但現在認為要視乎情況,「現在秒秒鐘都有改變,無論國家還是所有事好像都政治化了,要再觀察吧。」

曾在倫敦的「皇家水彩學院年度大展」中獲獎的蘇文樂,正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修讀藝術碩士學位。蘇文樂表示,3月初蘇格蘭的確診數字仍只有個位數,因此當地人不太在意,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但到3月中旬確診個案接近30宗時,當地政府便開始考慮實施停課等防疫措施。蘇文樂認為當地人不戴口罩,一來是他們平時沒有戴口罩的意識,二來是他們早已買不到口罩,三來是他們對冠狀病毒的認知與我們並不相同,「港澳地區的人有經歷過沙士(SARS冠狀病毒),但他們沒有類似經歷,所以我想因此對這個病的嚴重程度看法不同 吧。」

至3月中旬蘇格蘭確診數字上升,蘇格蘭一些大學陸續宣佈把課程轉至線上,蘇文樂也開始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每周才會外出採購一次食物和日用品。蘇文樂表示,蘇格蘭也像其他歐美地方一樣,曾一度出現搶購潮,當中以搶廁紙最為明顯。「很多人頭幾天早上去搶,下午全部賣清,但其實英國的補給是全歐洲最完美的,所有店舖像是Tesco(英國的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一般也是當天搶購完凌晨便已補貨。」他亦觀察到,這個搶購潮持續約一周便退卻。「後來人們可能知道自己不需要那麼多,或買不完那麼多,便都正常供應了。」

讓蘇文樂萌生回澳念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政府的「群體免疫」策略。3月1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英國疫情已從第一階段「遏制」轉向第二階段「延緩」,而其核心策略是讓數量眾多的人接觸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而有限的醫療資源則集中用在重症患者的救治。「當時聽到其實是怕的,也覺得那是挺失禮的決策,可能是為了嚇走所有海外學生以減輕自己的醫療負擔?我也擔心他們的醫療系統承受不到那麼多病人。」

恐排華寧冒險回澳

除了對醫療系統的不安,當地的歧視問題也讓他感到擔心。蘇文樂表示,在學校同學並不會歧視他,但他也試過在街上被人挑釁,「不是當地英國人,而是一些來自中歐或其他地區的人,可能會直接稱呼你為Coronavirus(新冠病毒),或者在你面前扮咳,有時也會有冷眼,那時我一週才外出一次,也試過好幾次這樣,頻率也算高。」擔心當地排華情緒繼續蔓延,蘇文樂便決定於3月底回澳。

回澳路途遙遠,交通方式轉折,在密閉空間內亦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因此回來前蘇文樂便在網上搜集資料,他看到資料說不認識的人在同一區域互相感染的情況比較低,亦認為防疫措施做得足夠的情況下毋需過於擔心。「大部分這個時段回來的人是真的有必要才回來,不是旅行心態,是以一種回家的心態,因此都有承擔交叉感染風險的想法吧。」為了減低感染的風險,他也從座位較緊密的經濟艙升至商務艙。「我很幸運買到的機位比較便宜,七千元左右便能回到澳門了,我有些朋友就要花上近兩萬元。」

然而回來時亦發生小插曲,讓他險些無法回來。他原是按照「愛丁堡-倫敦-泰國-香港-澳門」的轉機路線返澳,但剛好當天泰國實施新政策,規定要擁有一千美金旅遊保險及健康證明的旅客才能上機,最後只有個位數的乘客滿足條件可以登機。「幸好後來航空公司讓我轉機,又剛好有直班機讓我等幾個鐘就能回來。」

蘇文樂於3月22日下午回到澳門,到達機場後他們需在機場等不同輪候點等待檢疫,再由政府送往指定酒店進行14天醫學觀察。對於這次漫長的回家之路,他表示:「我覺得是有不安的,這個病毒比較麻煩的一點是,好像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確診,就算驗了說你沒有,也有機會覆查後發現有,變成你永遠都要小心旁邊那個人,就算不小心旁人也會擔心自己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