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pagenavi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賽事評述員: 賽車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 - NG Plus 新生代

賽事評述員: 賽車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

  • 邱敏儀
  • 歐陽德浩、 中國澳門汽車總會提供

首屆格蘭披治大賽車自1954年在澳門舉辦後,至今已過去六十多年,逐漸成為澳門一年一度大盛事。其實賽事舉辦初時,只被視為洋人的玩意。經時間推移,這原本不為世人注意的賽事,現今竟成為了澳門在國際的一張名片。但凡事有利有弊,大賽車對繁忙城市的影響顯見,改革呼聲不斷。在國際盛事及社會民生之間,應當如何取得平衡?資深賽車評述員郭永樸,對多年來的賽車百態、以及賽車與澳門人的關係,別有一番體會。

大賽車的六十年演變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群居於澳門的葡國人,閒談間希望在澳門迂迴曲折的馬路舉辦賽事,後得香港汽車會的幫助,在1954年舉辦了首屆格蘭披治大賽車賽事。起初賽事被視為有錢人的玩意,直到發展至七十年代,有不少香港車手的參與,才在華人圈興起。

「澳門這條跑道,好睇運。」如在賽車期間遇上風雨,基於安全考量換輪胎的話,基本上是放棄比賽。

時移勢易,九十年代後的澳門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口、車輛急速增長,致使馬路不堪負重。郭永樸自言雖然評述賽車多年,年輕的時候也參與過賽事,但澳門社會發展至今,在這繁忙的都市中,賽事多多少少顯得不合時宜。「其實幾擾民,話就話賽四日,但賽前籌備、賽後清拆工作,前前後後都要個幾月。」他假設若搬去離島,設立賽車場供賽事使用,對市民影響會減少甚多。但聞名世界的東望洋賽道,或就消失不見,他表示一切都是取捨問題。

盛事吸引遊客旅澳

每逢11月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車迷,來到澳門一同參與賽車盛事,因此賽車為澳門經濟發展的確有所幫助,但對本地市民卻苦不堪言。在國際賽事及社會民生兩者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郭永樸認為是否願意將兩者視為一談,「講到賽車就想起澳門,這也是一種光榮。畢竟是世界知名賽事,很可能是許多人的重點節目之一,11月必定到澳門消費,對經濟是有幫助。」

郭永樸分享最難忘是1987年的賽事,賽事期間遇上颱風,賽事要延至星期一,「那個年代11月還打風真的很少發生,又冷又要做多日,真的好難忘。」

他分享在評述賽事期間,會留意看台的觀眾,是為賽事發生突發情況時,無賽事畫面直播,就當作花絮增加評述的說辭。「近這十年八年,見到看台有許多熟面孔。」正如上述,11月的賽車是許多人的重點節目,「遊客市民都有,有些人年年都坐同一個位置,基本上霸咗位咁。」

對於今年的賽事,郭永樸盼在緊張刺激的氣氛之餘,能夠保持安全。賽車期間瞬息萬變,永遠不知道傷亡何時來臨,一旦出情況,或許觀眾看覺得刺激,但其實參與者或家人飽受痛苦。「賽事直播期間,即使知道結果,但依然要繼續講,要融入好歡樂的氣氛,其實真係好難受。」就算毫不相識,但作為賽事的一份子,實為傷感。

澳門是為旅遊博彩城市,追求多元化發展,賽車盛事至今已舉辦65年,許多人已對「11月,大賽車」的印象根深蒂固,這是否算得上澳門人的集體回憶?郭永樸笑言:「應該都算是,但喜歡的就很喜歡,不喜歡的就感到很煩擾。都係兩面睇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