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pagenavi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藝術工作者盧頌寧: 「我對澳門教育很悲觀」 - NG Plus 新生代

藝術工作者盧頌寧: 「我對澳門教育很悲觀」

  • 李倩如
  • 受訪者提供、澳門劇場文化學會、足跡

結婚,在有些人眼裡是親密關係的頂端,而生兒育女,則是不少人心中對婚姻的延續,是關係長跑的終點,然而,這條公式對盧頌寧來說,並不適用。當問到為何選擇不生育的時候,47歲的她回答道:「一來就不想生,我沒甚麼期待、也沒甚麼慾望,有些人對生小孩很有憧憬,覺得『我一定要做媽媽』,但我完全無;然後對我而言,整個社會都不適合有下一代,我不看好整個社會和世界的未來;而且我覺得這個世界已經人類太多,應該少一點。」

不生育為夫婦共同想法  因對澳門教育感到悲觀

盧頌寧和丈夫已共諧連理16年,兩人在結婚前便是工作伙伴,同是澳門表演藝術團體足跡Step Out的靈魂人物,結婚十多年來,兩人均沒有生育意願。雖然至今膝下無子,但並非因為不愛小孩,他們的藝術創作常與兒童教育有關,亦有創作兒童偶劇,經常接觸到兒童及青少年,也正因如此,兩人在工作上已離不開討論如何教育兒童和青少年的問題,在交流中便摸清彼此的想法:和結不結婚無關,是本來就不想有小孩。

在一個人的成長軌跡裡,教育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但教育的成敗,並非僅由老師或家長便能定奪。由於工作關係,盧頌寧時常可以能夠觀察澳門的教育狀況,在投身藝術創作前,她亦曾任幼稚園老師。她坦言,從以前到現在,對澳門的教育都感到非常悲觀。「整個教育系統都不是要教育,都沒有選擇給下一代,尤其是澳門。現在澳門的教育系統就是讀書──合格──畢業,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沒有任何情感上的培育,也不是老師好或不好的問題,而是制度和可供選擇的問題。譬如你希望下一代可以和大自然有緊密接觸,但社會根本就沒有這個空間,你只可以很努力地尋找,排除萬難去培育下一代,我覺得非常累,根本沒有幫助。」

盧頌寧,藝術團體「足跡」創辦人,資深舞蹈及教育工作者、幼稚園戲劇導師、手作人。(攝影:林育全;照片由足跡提供)

對人類未來發展存疑慮  但認為生育乃個人意願

過去人們生活條件未有現時安逸,以「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心態養育小孩,希望年邁時能有人照顧自己到安享天年,可能是舊時不少家長的想法。雖然從來沒有生育意願,但「有小孩也不錯」的想法,的確曾在盧頌寧的腦海閃現過。「我覺得我父母見到我時是會開心的,有時也會覺得有小朋友的話,待年紀到了一個點,能有一個年輕的子女作伴時,是會開心的,不過(這個想法)也只是閃過而已,我覺得不應該因為這樣而決定有無下一代。」

對盧頌寧來說,全球人口增長的趨勢,以及整個社會和世界的未來發展,也是令她不想生育的原因。在20年前,「全球有60億人」是瑯瑯上口的常識,但人口每年持續猛漲,據聯合國估計,現時全球約有75億人,按現時的增長速率,預計2050年時,全球人口將增至97億人,不少科學家認為,這將令全球資源分配不公以及國家貧富懸殊等問題加劇。對此,盧頌寧也有其個人想法:「其實都是逃不過慾望兩個字,無論是權力、金錢、環境或生活資源,都是人類的慾望,但人的慾望是永遠不能減少的,所以我覺得人類本來就非常討厭,世界又已經有那麼多了,就無必要在我身上多一個。」

雖然對人類乃至社會的發展感到悲觀,不過,盧頌寧表示並非想要人類滅絕,身邊朋友也是有小孩的家庭為多,平時也不會主動提起自己不想生育的想法和原因,認為生與不生,其實也只是個人選擇。「我覺得父母很偉大,他們決定要生而且決定要負責任的話,是很偉大的。我看到我的朋友他們很開心,非常期待有小孩,有小孩後又完全投入在小孩身上,那就很好,那他們就去生,但我不是,那我就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