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社交平台上出現了不少手寫舊招牌、手寫字或路標的街頭文字收集,不全是記錄好看的文字,還有一些個性獨特甚至拼寫錯誤的文字,都是街頭文字收集者的喜好。街頭字體除了視覺上的吸引之外,往往背後伴隨著當地特色、使用目的、歷史背景及文字背後的故事。從事網頁製作的澳門設計師陳子揚曾為製作記錄片《字裡城間》,數年前與志同道合的字體愛好者在舊區橫巷散步,以影像記錄字體的流逝去探尋城市印象及本土故事。
招牌變化揭示營商環境轉變
散步路線主要圍繞舊區,沿沙梨頭、下環街巷、再往新馬路方向步行,途中進入老舊店鋪與商家交流手寫舊招牌的製作,進行字體觀察的同時,發掘招牌背後的故事。
隨社會發展,經濟騰飛,社會的面貌正悄悄地改變。從一些老照片上,也能感受到澳門文字的時代變遷。陳子揚自言,在探尋字體的過程中,與老照片對比,舊招牌漸漸在不知不覺間消失,取而代之是冷冰冰的電腦打印字體,這反映的不僅是對字體需求的變化,更反映現時營商環境的改變。
「在以往資訊欠缺的年代,唯一宣傳渠道只有招牌,商家會投放莫大心思,會聘請專業人士如書法名家題字,價格不菲,一個大字相等於一個夥計的月薪。」在探訪商家的過程中,他聆聽到書法家會因應店鋪的特色,專門設計或選擇書寫特定字體。例如顏體字的厚實、端正,所內涵的精神是敦厚務實、平正典雅;隸書則造型寬扁,效果比較傳統穩重及緩和。因而,比起一般的電腦字體,手寫字總能讓他感覺到溫度。
「招牌對商家而言,是具代表性,商家願意在招牌上下苦心,某程度上是一種營商態度的展示,同時也因為當年的商家會經營一段很長的時間,因而就算價格昂貴的大字也是值得的。不像現在,許多中小企來得快去得快,許多經營不足一年就『執』。但無辦法,現在更多講求是效率,是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他補充,而且現在的宣傳渠道多樣,已經不僅限於當年「唯一」的宣傳渠道,或許商家會把這筆題字費投放在其他宣傳上。
手寫字背後的堅持
陳子陽表示當年代的商家對招牌珍而重之,因而大多數相信書法名家的手藝。但有人獨立特行,自闢路徑。這也是他們在這趟字體散步之旅中,發掘最有趣的故事。
位於俾利喇街的一間米鋪,店鋪裡頭全是手寫毛筆大字,這勾起了這群字體愛好者的興趣,探訪之下,才知道店鋪老闆認為當時題字昂貴,而且字體不符合預期,因而跳脫流行趨勢,把心一橫,親自執筆題字。「我覺得好得意,這與我想象中的不一樣。當年代許多人都是乖乖地找個書法家去寫就算,但米鋪老闆不一樣,他是覺得不好才自己寫,還質疑大師傅。但沒有問題,畢竟是自己店鋪,而他堅持到最後,反而成為了自己的特色。」
最近再度走訪米鋪,正在進行翻新,充滿特色的手寫文字已被撤走,正如陳子揚所說,許多懷舊特色在時間洪流中漸漸消逝。不知道米鋪翻新以後,是否仍然保留手寫文字的特色。然而,無可避免的事實就是,這種手繪舊招牌正在不知不覺間從生活中隱去,再次抬頭,或許已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字樣。
雖然街頭的招牌文字百花齊放,但難免多了一絲制式的機械感,對於字體散步者而言,或許只有散步到舊區小巷,尋找時代留下的寶藏,才能覓得一絲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