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軒(Simon)來自台灣,有逾15年的語言治療資歷,曾在台灣及香港執業,現於澳門明愛學校擔任治療部主任及語言治療師,多年來處理過不少個案。約六年前,他開始以顧問形式服務明愛,自此接觸澳門的語言治療,他笑言:「剛好見證了這幾年澳門的特殊教育和治療的進步。」
三個月學識廣東話
跨越「語言障礙」的語言治療師
來澳前Simon一直在香港執業,機緣巧合下認識澳門明愛學校的校長,得知當時澳門僅有十幾位註冊語言治療師,幾乎全在衛生局和教青局工作,坊間難以找到治療師,而明愛學校內僅能提供物理和職業治療,於是便開始以顧問形式協助學校,每月一至兩次來澳檢查學生情況及指導校內老師。一年後,澳門政府開始推動特教治療,允許從外地聘請本地缺乏的專業治療師,由此Simon便轉為學校的全職語言治療師。
澳門從2017年才有本地學府舉辦語言治療學士學位,在此之前,只有零星前往外地修讀歸來的本地治療師加入市場。然而,想請「外援」也不是易事。Simon憶述當時香港治療師的工資比澳門高,而且本地需求大,很少香港治療師願意來澳工作;而像他一樣跨越「語言障礙」以廣東話工作的台灣人,更是絕無僅有,而他學廣東話的方法,亦是充滿「語言治療師」風格。
十多年前剛到香港工作的他不懂廣東話,求職自然處處碰釘,於是他買了本廣東話字典,把最常用的幾千個字的發音抄寫出來逐個背好。「我懂得分辨發音系統,懂子音和母音,我把每個字的發音寫得清清楚楚,最後不出三個月,就學識講廣東話了。」由於有母語(國語和閔南話)的影響,Simon坦言自己講廣東話會有口音,但認為不會影響治療效果。「治療小朋友是要教他們發音的技巧,小朋友不受其他語言影響,因此能比我發音更好。其實就像英文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口音,汕頭、韶關的廣東話口音也不盡相同。如果尚未解決小朋友的溝通和表達,就去糾正他們發音正不正,反而會讓他們失去自信,不敢表達自己。」
六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語言治療是針對有溝通、社交、語言、發音、聲線或吞嚥困難的人士提供服務,Simon解釋指小兒和成人的治療有很大差別,而小兒治療則主要訓練他們的溝通、理解、表達、發音及吞嚥能力。如小兒先天性問題不太嚴重,又在年幼時介入治療,一年左右便能看到明顯進步。「按照學術統計結果,六歲之前是所謂的黃金期,小兒的發音系統在大腦上和肌肉上都可以在六歲前完成發展,因此一般家長在小孩兩、三歲時察覺問題,就需要去找語言治療師。」
據Simon介紹,明愛幾年前開始招收三至六歲幼稚園學生,現有約32名學生,而及早介入協助,能助他們回歸主流的傳統教育制度。「有些小朋友讀了一年左右就可以『畢業』,因為已解決了問題,特殊學校的(教學)內容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因此便能回到傳統或融合學校讀書。」
澳門應設本地培訓基地
據Simon觀察,這幾年在澳門執業的語言治療師人數有明顯增加,從六、七年前的十多位增至現時超過20位,而且近年澳門教青局和香港中文大學合辦的語言訓練人員計劃,也培訓了一批前線教育人員,能夠訓練校內情況較輕的融合生。「以前我剛來澳門時,(政府的)語言治療輪候時間是兩至三年,而現在有語言障礙的融合生的輪候時間,可以縮減至半年至一年。」
但始終這非專業的學位課程,仍然不能應付特殊學生及成人的治療。「現在澳門更多是專注小兒治療,而且只有在衛生局執業掛牌的語言治療師才能做成人語言治療,所以能做成人治療的人才就更少。」
見證澳門這幾年的發展進程,Simon認為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缺乏人才的培養。對比在這領域有數十年發展歷史的香港,澳門目前僅有一個與台灣學校合作舉辦的學士學位課程,沒有碩士或博士課程,亦缺乏能讓現職治療師持續進修的培訓基地,難以在本地進修某一特定方向,如:聽力學、小兒治療或成人治療等。「所以整體來講,澳門現在是先滿足了社會需求。其實香港和台灣的發展也是一樣,先滿足社會需求,再慢慢繼續發展其他的配件,人才也需要時間培養和凝聚吧。」
更多案例
語言治療Before and After
阿慧,今年15歲,就讀於明愛學校,在語言上沒有甚麼先天問題,醫學診斷上可歸類為廣泛性發展遲緩。阿慧之前就讀於澳門其中一所融合學校,平時在澳門特殊奧運會接受每周一次約40分鐘的語言治療。約在兩年前,由於即將升讀中學,家人擔心阿慧需面對較大的學業和升學壓力,便把她轉至明愛學校。
由於自小在融合學校讀書,而且一直有接受語言治療,因此阿慧的能力要比其他可能無法講話的同學更強一些。採訪當天,記者和阿慧聊了十多分鐘,發現阿慧能清晰應對日常對話,只是因為比較害羞,所以講話比較小聲,對此Simon表示:「和她熟絡起來之後,其他她話挺多的。」
黃偉強,今年20歲,兩年前移民至澳門並入讀明愛,今年代表澳門參加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七屆特奧會,勇奪男子跳遠16至21組別金牌。因家庭原因,偉強自小缺乏接受教育和社交的機會,屬於後天環境造成的發展遲緩,認知、語言和學業能力比一般人慢,亦缺乏清晰的表達能力。Simon表示,偉強能力不錯,手腳活動利落,亦有獨立自理的能力,未來可以投入社會工作,因此需提高他的語言能力,正式接觸教育和治療兩年後,他的語言清晰度有明顯提高。
記者同樣和偉強聊了十多分鐘,發現他能正常理解和表達,仔細羅列每天上學和訓練的時間,但與阿慧相比,他的發音明顯較弱,偶有數句發音不清,需重覆表達。偉強曾在澳門某間博企實習一個月,負責簡單的清潔工作,問及偉強今年年滿21歲從學校畢業後,是否還想在實習企業工作,他笑著回答:「唔知,睇下老闆請唔請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