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pagenavi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藝團舉辦工作坊 每人心中都有個瘋狂小丑 - NG Plus 新生代

藝團舉辦工作坊 每人心中都有個瘋狂小丑

  • 邱敏儀
  • 邱敏儀、受訪者提供

戲劇治療既可以是一對一的情緒治療,也可以是集體的療程,為某一些特定群體或個人提升社交和溝通技巧。而本地知名形體和舞蹈創作劇團石頭公社,自2017年起已舉辦一系列藝術治療相關的工作坊,當中也包括戲劇治療,讓參加者以戲劇方式表達在生活上遇到的壓力和困難,並透過與其他參加者的討論及互動,共同尋找面對當前挑戰的方法。

在戲劇治療工作坊「我的小丑原型」中,用小丑探索自己的個性。

用工作坊讓受眾體驗戲劇治療

「大約在四年前左右,我們開始舉辦藝術治療工作坊,戲劇治療體驗工作坊是其中一個類別。」石頭公社團長莫倩婷表示,石頭公社作過去舉辦的工作坊是以表演技巧為主,也參與許多社區工作,主要包括藝術表達及藝術教育相關的工作。「後來我們就慢慢覺得,坊間也有不少藝術團體舉辦以表演技巧為主的工作坊,於是我們就想,是否可以做出一些不同的工作坊呢?而且,任何人都需要進修,舉辦這些我們少接觸的工作坊,一來可以refine自己張刀,二來可以介紹給澳門參與者。」

石頭公社曾舉辦「角色遊玩—角色理論戲劇治療體驗工作坊」、「在逆境中看見」、「我的小丑原型」等為主題的戲劇治療體驗,在戲劇治療師帶領下運用戲劇元素和劇場歷程,例如視覺藝術創作、角色扮演、說故事、即興創作、面譜或其他物品,以小組形式讓參加者表達及訴說自己的故事,釋放壓力,並合力商討應對方法。

莫倩婷指出,任何人也可參加戲劇治療體驗工作坊,不論是想接受治療或有意成為治療師,但她強調,目前的工程坊仍主要以認識和體驗為主,雖然也有治癒作用,但並非參加了就可以完全得到治療或成為治療師,工作坊只是提供多一種方法,讓更多人認識戲劇治療。

「治療始終是很專業的工作,若要成為戲劇治療師,必須修讀專屬學位及考取牌照。工作坊參與者多為社工、教師及劇場工作者,相信他們的工作也遇到不少帶小組或活動的情況,戲劇和藝術元素是十分好的工具,因為它不是上對下的單向溝通,而是互相分享,運用戲劇、肢體動作、引導學員主動表達,有助提升溝通技巧。」

石頭公社團長莫倩婷表示未來會引入更多工作坊讓群眾體驗。

用小丑探索自己的個性

過去舉辦的戲劇治療工作坊中,對於莫倩婷而言,印象最深刻是美國導師舉辦的「我的小丑原型」戲劇治療工作坊。小丑療法是戲劇治療的一種,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瘋狂的小丑,隨時都會跳出來吸一口氣,導師以即興創作、劇場遊戲及戲劇治療等技巧,引導學員穿梳不同部分的自己,即使是恐懼、脆弱、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可以幽默面對。「在工作坊的過程中,參加者會藉著個人的個性、行為舉止,發掘和創作屬於個人的小丑原型,了解如何讓內心的衝突呈現,從而得到理解及癒合。」

也許有人會質疑,看完一場電影、戲劇,或聽了一首動人的歌曲後大哭一場,從而釋放心中鬱結,也有療癒效果,那又何需戲劇治療?莫倩婷表示不一樣。「流眼淚的確是療癒的,看了一場演出或聽了一首歌後,會產生恐懼、快樂、哀傷、恐懼、生氣、愛的核心情緒,但這些是屬於情感投放,與治療或體驗工作坊不同,在治療或體驗工作坊當中,更多是自我表達,從中探索,最後覺察自己,起到與自己和解的治療作用,這是相對主動的。」

石頭公社舉辦的戲劇治療工作坊,吸引了不少社區工作者前來參與及體驗。
卓保榮表示在工作上,也會運用戲劇治療工作坊學到的技巧輔導學生。

九十後社工卓保榮,四年前曾參與過一次戲劇治療工作坊,他表示當時抱著進修及好奇的心態報讀,希望能夠把所學活用在工作上。「當時是一位來自台灣的戲劇治療師帶領我們,他透過肢體動作、遊戲、創作及戲劇表演,來引導我們表達及釋放情緒。」最初,卓保榮只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體驗,但活動期間,他分享自我,也透過體驗活動增強個人情緒或壓力的釋放與疏導能力。「並非一來就讓我們創作及演出,而是教導我們身體動作和情緒心理的關聯,例如開心,加上手舞足蹈的動作,會讓開心的情緒加倍。讓我明白到好多時候情緒表達,並非透過言語,肢體語言也能理解對方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