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有小舊物

  • 邱敏儀
  • 邱敏儀

「梳打埠懷舊店」,一間以澳門舊物為主題的收藏店鋪。踏入「梳打埠懷舊店」,陳年玩具、火柴紙、收音機等舊物映入眼簾,在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能勾起七十後、八十後,甚至九十後的童年回憶,仿佛能夠倒流時光,讓人重返過去的青蔥歲月。

「抄家」和垃圾箱尋寶俱往矣

「梳打埠懷舊店」老闆岑偉倫自小培養收藏的樂趣,長大後他化興趣為職業,於1988年在竹林寺「推車仔」賣郵票,開啟了收藏品的創業之路。後來輾轉在三盞燈、石墻街,在1999年搬至果欄街開店「梳打埠懷舊店」,經營已19年,最終因相熟的業主易手後不獲續租,在2018年重返石墻街舊址,再續經營。

「九十年代收藏舊物熱潮好過現在,現在玩收藏的人少了許多。」輾轉多地,經營懷舊店多年,岑偉倫自言收藏熱潮早已不如過去。「一來地方問題,二來舊物愈來愈少。」相比過去,人們的居住環境逐漸變小,空間不足,藏品無法擺在家裡展示。另外,在20年前,岑偉倫指出舊物貨源以「抄家」及搜尋垃圾箱為主。「抄家」是收藏業的專業術語,在仍未有手機的年代,藏家會與拆家工人合作,一旦屋主搬遷清拆,工人就以傳呼機通知他們上樓尋寶。無論有沒有舊物收穫,收藏家都會給小費工人以示答謝。

舊時澳門有許多空置了數十年的樓房,裡面的物品順理成章成為了有價值的古董。此外,垃圾房近年已改成密封式設計,許多收藏家都無以為繼。岑偉倫概歎:「現在舊樓已經拆得所剩無幾,『抄家』,也成為了過去的歷史。以前垃圾箱可以拾到舊漫畫、舊公仔,現在多數都會拿去焚化爐燒灰。舊物少了,收納地方又不夠,慢慢許多人意興闌珊,就不玩了。」

岑偉倫笑稱:「我成日同啲客講,我讀書少,但因為收藏所以知識多咗好多。」

收藏業缺乏新血

回顧過去時光,因收藏產生的緣分,可謂妙不可言。岑偉倫曾收藏過一套六十年代土生葡人的舊相片,一次與朋友聊天當中,朋友認出相中人便是年輕的自己。「好神奇,做戲咁做。那張相是1960年他結婚的相片,我就送給他,大家都好開心。現在和當時的模樣差好遠了,他今年都86歲,行動不方便,有時都會打電話給他問候下。」

問及最喜歡收藏甚麼舊物時,他自言玩具收藏一直是心頭好,眉飛色舞地描述舊鋪一系列的玩具。「舊玩具不論對哪個年齡都會產生共鳴感,舊時我們那個年代,有一個玩具不是那麼容易。」他憶述舊時經濟不好,而玩具的物料造價昂貴,一般家庭都買不起萬能俠、超合金等玩具。現在他收藏的玩具就是童年回憶,彌補兒時遺憾。然而,自從科技產品的出現,小朋友不再接觸玩具,間接導致收藏行業缺少新血。「現在都有少少意興闌珊,懷舊就是話題,圈子細,如果你不是感興趣,是不會有人要。」

舊物見證澳門古與今

在收藏業打滾了30年的岑偉倫,坦言今時不及往日。自開放自由行後,旅客增多,加上內地收藏節目的鼓吹,澳門的收藏業進入了一段黃金期。「中國興起的收藏熱,大量內地客來澳門尋寶,我當時都有少少轉型,從澳門舊物轉型收字畫、古玩、陶瓷等。」但岑偉倫可惜當時轉型起步稍慢,獲利不多。然而,好景不長,在2017年天鴿風災後,仍在果欄街的店鋪受到風災肆虐,許多藏品毀於一旦,也是舊物收藏下滑嚴重的一年。

自搬回舊址後,岑偉倫表示生意大不如前,「我們這行就是要依賴旅遊區。」搬回舊址後,岑偉倫自言已是老人家心態,條件差了也不會再收舊物,將店內藏物賣完就算。「以前都會捨不得賣,但都這麼多年了,在適當的時候就做適當的事,我現在目標賣完就算,好多嘢都係帶唔走。」

岑偉倫環視店鋪一周,緩緩道:「這裡好多東西都是心血,這些舊物都有歷史價值,單憑口述歷史流傳可能有錯誤,但你看見實物,就能證明這件事物真的存在過。所以這裡的東西,能留存至今,也是一種福蔭。」

收銀台邊貼滿富含歷史舊火柴紙、郵票等。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