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毀滅並不人道 獸醫:應重啓「捕捉、絕育、放回」計劃

  • 邱敏儀
  • 邱敏儀、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在好些地方,流浪動物被稱為社區動物,儘管牠們沒有家,或曾經有家卻被遺棄,但牠們通常在固定的社區出沒,因此也是社區的一份子。而這些在社區中無人照料的流浪動物與人類怎樣才可和平共處?獸醫何嘉豪和敖曉嵐分別曾在台灣及澳洲工作及讀書,他們於返澳後,均認為澳門要成為「動物友善城市」並非易事。現時澳門並無完善的制度管理動物販賣,難以監管出售的動物是否裝有晶片,以致棄養貓狗的情況難以杜絕,最後只能以人道毀滅的方式處理。他們認為,「捕捉、絕育、放回」(Trap-Neuter-Return,簡稱TNR)計劃,才是解決社區動物問題的關鍵之一。

籲加強監管動物棄養

棄養寵物因而造成流浪動物的出現,是目前澳 門的動物議題中最迫切的問題。何嘉豪和敖曉嵐認為,現時政府當局的執法力度不足,惡意棄養動物僅罰款兩萬元,當飼主打算棄養時,只須確保寵物沒被裝上晶片,便可成功逃過罰則。「例如小型犬貴婦狗,變老後,有些主人想棄養,就丟在路邊,再致電市政署說看見有流浪狗在街邊,讓市政署的人來處理,就逃掉罰款的責任。」

敖曉嵐進一步指,澳洲的監管力度強,當地的獸醫診所在診治前,須登記寵物身份,並檢查是否裝有晶片。若發現未符合規定,將會向政 府舉報主人;如果獸醫知情不報,將面臨吊銷 牌照的懲罰,更會追溯至寵物店一同受罰,從源頭開始杜絕棄養行為。

他們估計,現時澳門欠缺晶片的動物,部分為非法進口,或是流浪動物或地盤狗。他們建議 政府立法規定獸醫,於診治前檢查犬隻是否裝有晶片,否則可轉介至狗房處理。惟澳門有關寵物的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相關法例不健全到 一個點,就是直至今時今日,政府仍未立法規管獸醫,以致大量資歷不明的勞工湧至充當獸 醫,令行業良莠不齊。

人道毀滅流浪狗三年倍翻

獸醫的重要性不僅限於此,更包括處理流浪動物。目前澳門主要以人道毀滅的方式去處理流 浪動物問題,儘管當中好些動物並無病痛,牠們只是被人遺棄。根據市政署資料顯示,流浪狗人道毀滅的數字,從2019年的74宗,升至最 近兩年的122宗及106宗。這種「假人道、真毀滅」的方式一直被人詬病,因此,外國已盛行 「誘捕、絕育、放回原地」(簡稱TNR),為一種更人道的管理方式減少流浪貓狗數量的方 法。藉由對流浪貓狗進行絕育,讓牠們無法繁殖,再放回社區,從而控制其族群的增長速度。

早於2007年,當時的民政總署(現稱市政署) 曾針對流浪貓推出TNR計劃,實施八年期間, 合共為1,875隻流浪貓絕育及注射疫苗,並放回原居地,令流浪貓人道毀滅的數字,由三位數 減至雙位數。惟市政署在2015年表示,因不時發現市民放養未經絕育的貓隻,令流浪貓數目有增無減,以及放回可能與《動物保護法》有牴觸,因此將計劃叫停。

澳門曾有為流浪貓絕育放回計劃,可惜現己暫停該計劃。

引入獸醫為流浪動物絕育

然而,法律問題並不難解決,以香港為例,TNR實行多年,亦無與當地的《動物保護法》有所牴觸。二人回顧多年來的社會情形估計,當時獸醫和人手短缺,TNR計劃因成效不足而取消。但他們認為,只要政府帶頭與民間團體配合,例如招攬義工及要求地盤合作,配合絕育相關的罰則,相信TNR的成效將會增加。而獸醫在當中的角色尤其重要,業界可在捕捉流浪貓後進行絕育手術,並建議政府可訂立規例,或以續牌等方式與業界合作。

何嘉豪坦言,城市內總有喜歡與討厭動物的市民,故TNR計劃需配合公眾教育,如講解推行的原因。他指,流浪貓狗不應安樂死,讓牠們在原有的環境繼續生活,平安渡過應有的一 生。而絕育後牠們不需繁衍後代,不必因餵養孩子而增加獵食量,自然將減少人與動物的衝突。「TNR是看長遠,不是在十年內就可以見效,並非要求清零,但要控制數量,比較人道對待流浪貓狗才是TNR的目的。」

兩位到校舉辦愛護動物講座,為建構共融城市打下基礎。

實行「捕捉、絕育、放回」絕育計劃,以鄰近地區香港為例,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計劃從2000年開始實行,至今 已有超過75,000隻街貓被 「捕捉、絕育、放回」, 歷經22年努力,才算是成功控制流浪貓在社區中的數量。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