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缺乏社區空間 飼主:狗公園設計未有以狗為本

  • 邱敏儀
  • 邱敏儀

澳門逸園賽狗場於2018年結業,有逾84年歷史的賽狗活動正式劃上句號。當時場內約650隻格力犬,曾一度去向未明,幸好最後被世界各地的愛犬者領養。其中張灝鈞(Calvin)正是當時領養格力犬的一人。然而,首次擔當主人角色,他便深深感受到澳門寵物設施的不足。例如,同樣被領養至海外的格力犬,享有寬廣的草坪,留在澳門的格力犬,則只有狹長的混凝土遛狗區(俗稱狗公園)。「牠們好喜歡跑步,但真的沒有一個地方任牠們跑。」

Calvin原為格力犬義工,後來收養了兩隻退休格力犬。

狗公園設計不利犬隻活動

雖然逸園賽狗場結業,已是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往事,但Calvin仍然記憶猶新。他憶述指,由於居所位於狗場附近,當時發現狗場需要義工幫忙清潔,於是與朋友報名參加。然而作為愛狗之人,他從沒飼養過任何犬隻,但在擔任義工的過程中,他慢慢理解到格力犬的習性,最終決定領養兩頭雌性格力犬。「其實格力犬不是想像中好動,但可能牠們之前的世界比較封閉,所以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牠們就好興奮。」

犬隻與貓咪是兩個極端,一動與一靜,犬隻不像貓咪可長期待在室內,狗主須定期帶牠們外出散步「放電」,以保障身心健康。惟澳門的犬隻設施一直受人詬病,Calvin亦坦言狗公園的選擇過少,指愛犬在領養初期仍值壯年期,性格活潑,但他只能在晚上到東方海岸或廣大中學附近的空地,陪同愛犬一同跑步;或到聖若瑟大學附近較偏遠的狗公園散步。

「其實我覺得有個好遺憾的地方,牠們好喜歡跑步,但真的沒有一個地方任牠們跑。」雖然澳門早在2011年陸續在17個地點設立狗公園,令狗主放狗的選擇增加,但Calvin認為公園徒有虛名,只在形式上解決寵物設施的不足。他以公園的混凝土設計為例,直言地面太硬,不如沙地具有延展性,導致犬隻跑步時難以伸展四肢,受傷的機會大增。「之前跑了幾次都會受傷,十次裡面有八次都會弄傷。」

Calvin指格力犬雖為大型犬隻,但個性溫馴,不應被污名化。

澳門格力犬無地可跑

除了公園設計的問題外,政府對設施投入的維護成本亦有不足。Calvin表示,曾在水塘公園發現有設施受損毀,露出足以容納犬隻穿過的破洞。由於擔心鐵枝會傷害犬隻,他在標榜專人聯絡及提供服務承諾的市政署手機App,向當局通知情況,但投訴並未即時處理,該破洞也要在一段時間後才被修補。

Calvin覺得,也許僅得留在澳門的格力犬,才生活得如此困難。他表示,世界各地領養狗場格力犬的狗主,設立Facebook專頁分享生活日常,其中澳洲、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的狗主,會攜同格力犬到寬廣的草坪玩樂。他坦言,明白澳門的土地資源有限,不奢求政府提供同等的草坪,但他認為現時的狗公園空間確實過於狹窄。「自己坐在這裡,一兩分鐘都會覺得好侷促,好不舒服。每次帶狗隻來到這裡,放繩後牠們都不知所措。」

以我們在沙梨頭北街遛狗區所見,遛狗區兩側是馬路,分為一般犬隻及小型犬隻區,設有遛狗的娛樂設施,相較澳門多數以一條狹長的公園道路圍成框,此處相對寬鬆。但Calvin指出此處遮蔭設施不足,他甚少在日間遛狗。「這裡比起其他地區的狗公園是大一點,但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很狹窄,放繩後牠們都不會跑,反而圍著我轉或就地趴下,我帶牠們一起跑才會動起來。」

跨區放狗難犬隻被污名化

犬隻天生外向,因此不少狗主有能力的話,也會帶愛犬去不同地方活動。但原來,澳門的交通工具禁止動物進入,狗主連跨區放狗亦難以辦到。過往Calvin可委託家人開車,載同狗隻去空間較大的地方放狗,但因家人工作關係,現在只能選擇附近狗公園。

事實上,澳門對狗主和狗隻的不友善,除了硬件的不足外,大眾亦對犬隻存有誤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更令人從小畏懼犬隻,Calvin說:「有些家長為了小朋友減少受傷機會,就直接同小朋友講‥啲狗全部會咬你!」Calvin認為,澳門社會令犬隻被污名化,尤其是大型犬隻,令他感到很委屈。他過去在帶狗落街時曾被說:「『嘩!隻狗咁嘅樣,就唔好帶出嚟嚇人啦。』真的很難受,牠們本身對澳門都有貢獻,付出了大半世,那我們現在為牠們提供人道生活時,反而令牠們接受不應該經歷的污名或漫罵。」

公交和的士容不下動物

目前,澳門的巴士和的士規定,除導盲犬外,其他動物均不准上車。這導致好多寵物生病時,飼主如沒有自己的車輛,就只能靠的士司機賣個好心,才能求診。目前,亞洲地區之中,公共交通對動物最友善的地區要數台灣,主人只須將寵物放進運輸籠內,便可帶上捷運。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