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有市民避免感染病毒,逐漸從堂食轉為外賣;而外賣程式流行,也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可以跨區叫外賣,有人因而從危機中看到商機。近年隨著韓流取代日本文化襲澳,韓國料理成為新興起的飲食文化。曾從事保險業的蕭素敏受疫情影響收入大減,因此毅然決定創業,去年於筷子基與家人開設韓國料理的外賣店。疫情下創業路難行,但她仍勉勵追夢者把握時機:「不要永遠只是空想,時機過去之後,再好的時機都不屬於你。」
澳門缺乏韓式小食店
雖然目前本澳的確診數字遠低鄰近的地區,但防疫成功的背後,其實各行各業已迎來長達兩年半的「劇痛」。其中,澳門保險業依賴內地客,在嚴峻的疫情下,核酸檢測增加了保險從業員及客戶往來澳門的成本,造成保單交易量下降。同時,為數不多的本地客戶同受疫情困擾,或因被公司停薪留職等原因,紛紛選擇放棄買保險,以致保險業界的收入大打折扣。
從事保險業已有四年的蕭素敏有見及此,開始思索如何在疫下闖出新血路。她想到疫情前曾到韓國旅行,發現當地盛行街頭文化,例如在街道上擺設攤檔,售賣年糕、煎餅等小食。惟澳門的韓國料理,僅得較高檔次的餐廳,街頭小食並不多。蕭素敏疫情前已在網上自學製作相關料理,因此經再三考量下,認為是創業的好機會。「澳門食韓國菜特別貴,可能一餐就要幾百元,所以我想到不如做一些價廉物美的韓國料理,五、六十元就可吃飽的小食。」
不熟供應商捱貴價超市材料
蕭素敏得到父母的同意,並決定好創業的方向後,便落實細節。考慮到資金不足,食肆牌照申請需時,以及疫下擔心政府隨時勒令禁止堂食,加上外賣程式盛行,她觀察到愈來愈多人叫外賣,因此蕭素敏決定店舖只提供外賣,不設堂食。她進一步解釋,現時政府審批申請食肆需時最少半年,在等待的時間內,只能白白繳交租金,對於創業新手而言,風險遠高於賺錢的機會。
然而透過中介租下舖位,一切塵埃落定後,亦不代表難題已解決,相反問題接踵而來。蕭素敏發現,澳門相較香港及內地,難以找到供應商的聯絡方式,當時只能以最愚蠢的方法,查找商品的標籤資料並致電資料上的供應商。她坦言:「解決了部份食材供應問題,但還有部份找不到供應商,唯有捱貴價去超級市場買。」
疫情令市民謹慎花錢
皇天不負有心人,付出的汗水確實帶來回報。蕭素敏的小食店自2021年8月開業後,生意額曾一度火爆,訂單不斷,每日需工作14至15小時。不過近期疫情反覆不定,她坦言最近的生意亦有所下滑,但暫時未至於虧損。她分析指,由於韓國料理的成本較高,定價相比競爭對手的茶餐廳高,顧客改為在周末或假日時才光顧,或心血來潮才想到吃韓式料理。「如果顧客買外賣想貪便宜,就未必會選我們。其實見到大家花錢都變得謹慎了。」
除此以外,蕭素敏透露去年開業時,為了增加曝光度推廣店舖,每日均在「澳覓」(外賣美食等一站式生活平台)投放廣告。不過隨著新一波疫情,她發現廣告價格已比去年翻升幾倍,因此推斷其他食肆的收入下跌,為維持競爭力,不斷搶攻廣告以致費用持續攀升。她亦要針對節日或天氣推陳出新,例如在聖誕節推出合家歡套餐、夏季則提供冷麵及凍飲等,以保持競爭力。
創業必須把握時機
沒有人知道抗疫要抗到何時了,前路茫茫之際,創業的資金隨時化為烏有,最終可能只白忙一場。但蕭素敏直言不感到後悔,強調創業為一直以來的夢想:「有時候不做過,根本不知你的想法是不是可行。就算不行那又如何?真的做過才知道創業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蕭素敏的業績仍有待觀察,但她勉勵各位追夢者把握時機,自言並不會輕易放棄,即使遇到失敗,亦可重新開始。她頓了頓再說:「不要永遠只有空想,這樣的話再好的時機都不屬於你。趁可行就要捉緊機會,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何時才是正確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