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都市人每周五天身處辦公室,只有假期才可到郊野,感受大自然的一抹綠色。雖然城市人可在室內佈置盆栽,但打理植物也需要時間和心思,不易維護。不過,微景觀植物生態瓶(下稱生態瓶)的出現,則成為忙碌的都市人在石屎森林內感受綠色治療力量的不二之選。
生態瓶 vs 盆栽
熱愛生態瓶、甚至將之變成事業的岑嘉文,原為平面設計師,她一直熱愛栽種植物和花卉盆栽。至2019年的某天,她在外國網站得悉生態瓶的存在,猶如發現新大陸,於是學習製作生態瓶。
所謂生態瓶,與盆栽最大的分別是盆栽為開放式,必須依靠外界的空氣和定時澆水;而生態瓶是在密封玻璃罐中種植蕨類和草本植物,透過水氣冷凝和蒸發的過程,以保持濕度和空氣循環,即使不澆水,瓶內植物亦可循環生長,形成獨特的生態空間。
雖然澳門市面上也有生態瓶發售,但岑嘉文本身以平面設計為專業,於是萌起「不如自己動手創造」的念頭,甚至將之變成事業,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生態瓶服務,把瓶中生態設計成有故事的場景。
疫情下辭職發展植物事業
回想起創業初期,岑嘉文坦言當時仍在探索期,僅設計普通的場景。至首名顧客提出特別的要求——希望生態瓶內佈置成結婚的場景,新郎駕駛電單車,身穿婚紗的新娘則坐在後座。岑嘉文按要求製作,成品讓顧客大感滿意,她自己亦甚為感動。「原來植物也可以說故事和表達感情。生態瓶就像故事的載體,把深刻的回憶定格。」
漸漸地,岑嘉文接獲的訂單愈來愈多,適逢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蕭條,岑嘉文所屬的設計公司人手過剩,於是她決定轉為兼職,並在一年前乾脆辭職,專心發展生態瓶的事業。「跳出來是因為發現工作到了瓶頸位,都20到尾了,不如嘗試闖一闖,如果不行的話就回頭做設計。」
設計瓶景 用植物說故事
變成全職「植物工作者」後,岑嘉文有更多時間創作,並參與市集和展覽。雖然初期事業穩定發展,但生態瓶始終只屬一小撮人的喜好,隨著競爭對手的加入,她深諳總有被淘汰的一日。「只做訂造,是否真的那麼多人有需求呢?始終都要顧慮維生的問題。」
於是,近年她亦推出新系列產品,以擴展客源,並跳出狹小的澳門市場,到內地尋求機遇。例如在半年前,岑嘉文開始批量設計「打氣小句子」系列生態瓶,內設光源裝置,分為三個尺寸,價錢介乎100至300多元不等,目標客戶群為辦公室職員。這個系列旨在為工作環境添上生氣和打打氣,因此一推出就深受上班一族歡迎。
瓶中生態變幻莫測
問到最印象深刻的設計,岑嘉文想起一年前曾有顧客要求佈置的場景,必須包括星星與蝴蝶,因顧客的朋友分娩後不久,剛出生的男嬰便去世。為了避免觸景傷情,她將象徵男嬰的藍蝴蝶放在家人身旁,天上的星星則暗示男嬰永遠陪伴在左右。
別以為瓶中生態等於一切也在掌控之中,岑嘉文發現,這個生態瓶製成後的三日,底部的泥土突然發芽,碰巧就在蝴蝶的旁邊。岑嘉文驚嘆..「生態瓶中植物是會發芽,但很少在地下生出來,多數生出來的都是苔蘚。」
生態瓶比較多使用的蕨類,例如有鳳尾蕨、阿波銀線蕨、嬰兒葉實蕨等、鐵線蕨,他們比較適合以盆栽種植。常見還有網紋草、袖珍椰子、福祿壽樹、榆樹等等喜歡濕潤環境的植物。而蘭花、食蟲植物等比較冷門,岑嘉文也會嘗試種植在生態瓶中。
一般生態瓶的壽命能維持很久,但岑嘉文補充,植物一定會因光線、天氣、蟲害等問題,影響到局部發展,但只要維修壞掉部分,生態瓶又可以維持。生態瓶雖然是在一個受控的環境中生長,但也可以為生活帶來很多樂趣和驚喜。
生態瓶維護四個小貼士
1、需保持環境乾爽,否則春季易生蚊蟲,及夏季27度以上高溫導致植物枯萎。
2、需每年定期修剪植物,否則枝葉過於密集,無法吸收陽光亦會導致枯萎。
3、每兩至三周當發現泥土乾涸,需補充天然水份,即蒸餾水、礦泉水及過濾水,避免使用自來水。
4、若發現昆蟲,可定期噴植物適用的農藥,讓昆蟲在瓶內死亡成為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