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戲偶講澳門故事

訪另類劇場林婷婷&趙七

  • 邱敏儀
  • Anpex Production、受訪者提供

別以為偶物劇場只是給小朋友觀賞,劇團「滾動傀儡另類劇場」的創辦人林婷婷及趙七,創作帶有濃重的黑色幽默,緊貼社會議題,以另類劇場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至今創作了不少發人深省的作品。這對劇場界的神雕俠侶,又是帶著怎樣的使命,闖蕩江湖?

走進另類劇場大本營

二人在捷克感悟到戲劇有很大的社會功能,包括幫助保留本地文化、語言、為弱勢社群發聲。

路環藝文空間位於路環客商街一隅,是劇團「滾動傀儡另類劇場」(下稱「劇團」)的大本營。走進林婷婷與趙七的工作室,就如同走進一座小型偶戲博物館。戲偶、演出道具、各式紀念品堆滿了書架和桌面,連地磚都帶著濃濃的年代感。這個空間不大不小,卻孕育著澳門偶物另類劇場的無限可能性。

劇團成立於2014年,為澳門首個專業華人偶劇團。兩位創辦人林婷婷及趙七分別為該劇團的藝術總監及行政總監,二人曾共同遠赴歐洲捷克布拉格修讀戲偶及另類劇場。他們的創作核心概念是在劇場中加入偶物(Puppet and Object)元素,激發想像力。以社會及人民關懷為主題,以藝術探討當代人對社會和自身的認知。致力建立澳門正式的戲偶及另類劇場平台,成為連結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觀眾和創作者的橋樑。透過成人及兒童戲劇、藝術教育、社區外展、出版及文創等藝術形式,推廣戲偶及另類劇場。

劇團至今已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引人熱議的劇目,當中包括由華文文學轉化為偶物劇場的系列,如《枯牆》、《藥》、《方方》、《小安的新聞》及《哪吒婆》等;偶物記錄劇場《Made in Macau》及聲景劇場《甲戌風災》。林婷婷補充戲偶只是另類劇場的其中一個表現工具,重點是如何將內容與表現形式結合,並非沒有偶元素就拒絕接觸。

黑色幽默打破偶戲童趣印象

許多人都認為偶戲帶有童趣,是給小朋友觀賞的閤家歡劇目。但是林婷婷及趙七的創作,打破對偶戲表演與生活空間的既定印象。他們的創作一般伴隨黑色幽默,緊貼社會議題且富有衝擊性。例如改編魯迅短篇小說《藥》的劇作,表達了社會底層的主人公冬瑞孤立無援但渴望能被聽見的需求;人物直接向觀眾
(茶客)傾訴、需索,令觀眾面臨「見證革命者之死卻沒作出聲援」的處境,引發觀劇思考。當中革命者的戲偶是用紅蠟做的人頭,被砍頭的同時,人頭飛出紅蠟濺及觀眾。「件事是好brute,我覺得劇場不可以太斯文,要有勇氣夠膽捕獵。」

劇目《藥》,紅蠟製作的人頭,砍頭時紅蠟飛濺至觀眾身上。(圖:
Simson Lam)

作為劇場人,林婷婷認為劇場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對於他們自身而言,最重要是想辦法引發觀眾的批判性思維。不論是感官、情緒、哲學領域,每一個領域他們都想踏出安全範圍,在可思考事物的精神狀態底下,去接受最大的挑戰。「劇場是一個發問問題的地方,而你的行動是在劇場外面。劇場裡面能給你的,只有問題。」

既然戲偶離不開童趣,而他們常常運用黑色幽默及隱喻式手法創作,也許常有人好奇應如何取得平衡?近期的劇作《海盜婆》可謂是他們交出的一份答卷。上述路環藝文空間位於客商街一隅,上月剛變遷了一次,但依然扎根客商街內。《海盜婆》的雛形在去年暑假已誕生,主要人物原型均來自往返這條街上的人。「這個社區給予我們好多力量,這裡人情味好重,走過聊天,我們好久沒有嘗試過這種鄰里關係的感覺。就想在這裡做一個戲,不講太多歷史、哲學、文化研究,就做一個就算大人小孩未入過劇院,都看得明的劇目。」

《海盜婆》是一觸適合大人小朋友觀賞的劇目,劇中主要呈現「關係」。圖:Leonor Rosario

創作不可安穩舒適

現在二人幾乎沒有返工放假的分野,在忙碌手上的項目同時,要著手下一個項目。而且二人作為劇場經營者,與純粹作為劇場工作者的身份又不一樣,兼任身份多重,重擔自然落在二人肩上。

二人維持這種生活狀態已經堅持了快六年,或許好奇在馬不停蹄的工作中如何取得平衡,趙七幽默打趣道:「一路不死就是一個平衡。」他解釋劇團狀態不同,他們是中生代的新團,好多時候都不會拒絕合作邀請,想去嘗試及追求創造更多可能性。加上有劇團自身的規劃,導致工作不斷累積。「一路下來看見,澳門的劇團生態就是演出好多、製作好多,但資源好緊張,所以每做一個項目,就準備競爭下一個項目的資源,根本無辦法停下來休息,手停就口停。」

林婷婷自小喜歡偶劇,但發覺澳門沒有偶劇元素,希望能以劇團最大努力,推廣偶戲另類劇場。

一路下來的製作模式,以「取難捨易」可謂貼切形容他們的狀態。任何創作也有本身模式的審美疲勞期,沒有一個萬金油可以用很多年,他們深諳這個道理,於是不斷挑戰、創新,以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挑戰不可能」。他們自言現今面臨的問題包括空間問題、戶外場地使用問題、技術人員及資源問題,例如近期的劇作《海盜婆》,因場地空間問題,演出場地選在一座面向海邊無水無電的鐵皮屋,需要拉電入屋、安裝崁燈、搭建舞台等一系列工序,他們異口同聲慶幸得墨西哥劇團的助力,不然聘請技術人員跟團就會十分昂貴。當問及動手的時候有無後悔過,引起二人的激烈的反應:「當然有喇!every single day 添喇!」、「每天都在質問自己為甚麼要寫這個項目!」、「每天都不想排戲!」

趙七認為劇場最大的責任是勾起大家的思辨能力,他表示劇場是一個詢問問題的地方,而行動是在劇場外面。

然而,是甚麼促使他們越戰越勇?林婷婷反問常常有人問另類劇場是甚麼?她分享畢業時在台上宣誓的感受,既莊嚴又動容,那就是要堅持這一份藝術精神,另類劇場就是要「always look for a new way to make theater」,這句話在他們內心留下不可泯滅的痕跡,「如果創作一直處於安全的舒適圈,作品就會不好看,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創作狀態,也是我們的精神。所以一日未死,就向前試多一步喇。」

後記:

最後,記者問及二人最感激哪一個時段的自己,趙七表示在職業瓶頸時,選擇離開澳門的自己,「這條路未必是一條好平坦的路,但感激自己選擇了這條路。」而林婷婷也同樣認為在捷克讀書的時光,坦言是自己的第二人生。半刻,一個片段在林婷婷腦內閃過,她想起19歲的某天,那一天她畫著一幅鐵凳,從早到晚畫了十個小時,她直言在鐵凳上看見了歷史、看見了宇宙,她那刻開始思考時間、空間及思想。「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藝術對人的重要,是一個靈魂。那一刻至今影響著我對藝術的想象。」熱愛創作、喜歡藝術是一件寶貴的事情,而那刻,記者感受到他們對藝術的熱愛,是燃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