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先生的黎明

訪足球職業運動員梁嘉恆

  • 邱敏儀
  • 歐陽德浩、受訪者Facebook提供

「鍾意睇波嘅人係好多,但將足球當職業又有幾多個?」有留意澳門足壇的人應該都對梁嘉恆這個名字不陌生,這位帶著爽朗笑容,馳騁足壇十數載的足球少年,在2011年獲得澳門傑出運動員獎,並於同年及2013年連獲兩屆澳門「足球先生」稱號,更在 2016年亞足聯團結盃足球賽獲「最有價值球員」榮譽。

梁嘉恆是少有衝出澳門的職業運動員,先後與香港的大埔足球會(下稱「大埔」)及飛馬足球會(下稱「飛馬」)簽約,也在他鄉交出亮麗的成績。正想讓他談談這一路的心路歷程時,他搖搖頭苦笑說:「我今年唔係做運動,反而係學人際關係。」

最初踢職業球隊時只有6,000港幣月薪,他苦笑已熬過當時日子,「想畀人知道其實做運動員一啲都唔容易。」

從一如終的選擇

「細個嗰陣無乜娛樂,都係做運動當娛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梁嘉恆受兄長影響,愛上了足球這項運動。這一踢,便成了他日後的職業生涯。他憶述在兒時除足球外,也有接觸乒乓波、羽毛球等運動,但偏偏就是對足球情有獨鍾,「可能係入波嗰一刻好有成就感。」

自中學起便立志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梁嘉恆,一度遭受家人反對,事因兒時經常「斷手」之過,導致家人對他的職業擔憂,「我細個好單薄,中學斷過三次手,好容易整親。」然而,家人對他的唯一條件便是大學畢業,若大學畢業後,未來路便隨他選擇。而職業足球員,是他從一如終的選擇。

在大學期間,他曾有多次機會前往香港的球隊試腳,但因傷患問題而錯失良機。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大四那年,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起初,試腳的一星期並不如意,不僅要應付功課、還兼踢澳門足球隊的比賽,休息不足,導致容易受傷。試了一星期後,他便回澳。直到澳門隊對新加坡的一場比賽中,梁嘉恆不僅踢入迫和一球,更成功踢入香港的足壇。「我都係想畀佢哋知,我想踢波啫。」

在風浪中重新起航

然而,這位愛踢波人士,在採訪期間多次談到被負能量包圍,今年可謂是他的低潮期,負能量來自於受傷。帶傷出戰、球隊人際關係處理、有球會善於利益最大化等等原因,令他身心疲憊。

「我係人,唔係足球機器。」去年9月至今年上半年,共出賽五次,多次帶傷上場,讓他心有疑慮,就算身體機能可承受,但心理層面仍有壓力,他淡淡地道:「呢年我處理好多唔關踢波嘅事,領悟到好多嘢。」在別人眼中或許羨慕梁嘉恆加入大球會,但在他眼中,球會並無大細之分。他更著眼於球隊的教練、配套及科學運動方法。

「離開飛馬,都係想突破下。」原效力於香港飛馬的梁嘉恆坦言提早結束合約,回到澳門作準備。據了解,他即將加盟香港理文球會,現時在澳門養精蓄銳,保持狀態,靜待新球季開幕。

專職前鋒的梁嘉恆希望自己能夠踢到40歲。

運動荒漠難行職業路

在一直被稱為「足球荒漠」的澳門,梁嘉恆認為行職業的道路十分艱難,團體運動比起單項運動的情況更嚴峻,「喺澳門做運動員其實見唔到未來,好快會放棄,睇幾時放棄。」他指出澳門沒有一個職業制度,對比其他已有職業制度的國家、地區,為配合職業運動員訓練計劃,可免讀大學,改為修讀課程。因為在運動員生涯中,18歲是一個發展飛快的時段,若錯失黃金時期,差距只會日漸拉遠。

他也分享在香港職業球隊的體會,在香港訓練中,一星期中六天,每天有固定課時練習,包括提升體能、戰術知識訓練等。如果中途回澳門便失去正選席位。正選之爭並非視乎能力問題,而是選手必須參與其中。反觀澳門,就算有比賽,可能一星期只有三次練習,更有球員可能只出席當中兩次。他指出日日練習與偶然練習,水平參差一目了然。「如果大埔試腳嗰陣我走唔出澳門,可能而家都唔知點。」

談及現時澳門足壇,他認為是一直回落,而且沒有比賽能夠檢閱水準,若要說足球是持續發展項目,可能需要10年或以上才能培訓出一支隊伍,但這10年期間今日不知明天事,如何培訓這支隊伍更是難事。思及此,他一陣唏噓,「對比返而家澳門16、17歲嘅球員,其實我哋嗰期球員實力係最平均,但呢班球員而家都無乜點踢波,原本廿幾人得返一半,好可惜。」

梁嘉恆認為壓力其實來自自己的信心,信心會影響很多事。

目標明確尋覓新舞台

許多人認為運動員退役後都會轉當教練的方向,梁嘉恆則搖頭未有此想法,
「可能再過耐啲,領悟多啲再去做教練都唔出奇,至少呢一刻我唔想。」

問及接下來的計劃,梁嘉恆明確自己的方向,言之鑿鑿地回答目標有,而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短期內跳出香港,去外地繼續發展他的足球職業生涯。首選地區是中國內地,因中國足協放開規定,每間中超、中甲球隊可以從港澳台引進一名球員,算作國內球員的轉會名額,「我覺得有條件,當我準備好就會去試。」

後記:

每一次球場上的傑出表現,都源於每個日與夜的訓練。但未來道阻且長,在黎明破曉前,便以今日汗水,迎他日作作生芒。

梁嘉恆笑言:「我知道澳門好多人鍾意踢波,但無人行職業,我就好想去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