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愛舞龍

龍獅運動員高蓉智

  • 邱敏儀
  • Anpex Production

每逢傳統節慶與神誕,鑼鼓震天,鞭炮齊鳴,龍獅的身影穿梭騰躍,歡欣喜慶的氣息撲面而來。傳統文化舞龍醒獅逐漸發展成為武術的支線運動項目,龍獅運動基本是以男性為骨幹,但在澳門的舞龍表演中,不時看見在龍頭前有一名女將,英姿颯爽地揮動龍珠,引領長龍左右翻騰,蛇形盤旋。這名女將,就是在龍獅屆人稱「小龍女」的高蓉智。

高蓉智參與舞龍運動已逾15年,過往代表澳門參與不少舞龍賽事,屢獲佳績。

對「龍珠」情有獨鍾

跟隨「小龍女」高蓉智的腳步走進平時練習的地方——澳門羅梁體育總會(下稱「羅梁」)。獅頭、龍頭、鑼鼓、蒲扇等龍獅道具堆滿整個空間,目光所及之處充滿傳統氣息,這個地方,孕育著一批又一批龍獅傳人,同時,也是讓龍獅這種民俗技藝得以傳承的基地。

「我從2000年開始練習中國武術,看見朋友玩舞龍覺得得意,2005年就加入羅梁,跟著大家一起玩,到現在已習武20年了,其中有15年是參與舞龍運動。」高蓉智16歲開始接觸舞龍運動,她在這裡從懵懂不知的小女孩,成長至現在獨當一面的龍獅運動員,15年來每周練習三至四日,日復日,年復年。龍獅運動是男女混合運動,無分男女組,這些年來她與團隊披荊斬棘,代表澳門勇奪過兩屆亞室運的銀牌及銅牌、第六屆龍獅世界錦標賽擊敗中國舞龍隊,奪得首面世界賽金牌等各大賽事的獎項。

她憶述最初接觸舞龍運動,「懵性性」甚麼都不知道,卻一見龍珠就被吸引。「我就去問龍珠這個位是做甚麼?才知道龍珠是整個隊伍的靈魂,在龍前開道,引領舞龍的行動,我就覺得好突出。」要成功舞動一條龍,在前頭負責龍珠要一人,龍頭一人,而龍身由八人構成。她表示,舞好龍珠一位置最好有舞蹈或武術底子。「我以前玩中國武術,武術注重個人,發揮得怎樣是看個人,而龍珠這個位置有合作性得來又突出,我就好想嘗試。」師傅潘敬文聽及高蓉智的意願,十分高興讓她嘗試龍珠的位置,並從此開啟了高蓉智長達15年的舞龍運動之路。

高蓉智身後是一群年均十歲的年輕舞龍運動員。

僅用一年當參賽正選

2006年,高蓉智記得第一次參加在澳門組織的比賽,所屬隊伍為B龍,她解釋B龍實力、水平等級與A龍有差,算是後備隊伍,她自言是新人沒有辦法。於是,她立下決心,「我一係唔玩,我一玩就要做正選。」與生俱來的好勝心,加上初生之犢的滿腔熱血,讓她僅用一年就當上了正選,代表澳門參加了2007年第二屆亞室運,在舞龍規定套路中勇奪銅牌。

獲得參與亞室運大賽的資格,證明了高蓉智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澳門舞龍珠的前輩甚少,難以得到指點。而在2006年,澳門數間體育會邀請新加坡龍獅師傅張雅財前來澳門指導龍獅運動。「我當時心態就是抓緊機會多問多學,好好下功夫向他學習。」多虧累積多年的武術底子,高蓉智在學習期間,師傅教授的動作、位置都輕易上手,加上虛心學習的態度,讓張雅財留下深刻的記憶。她坦言當時正值決定隊員出戰2007年亞室運期間,潘敬文師傅對是否派她出戰猶豫不決,她幸得張雅財力薦,加上自身努力,最後取得出賽資格。

對於高蓉智而言,印象最深刻是2017年獲得世界龍獅錦標賽中首面世界賽金牌。

幸得兩位伯樂相助

追求體育成績的路途上,有意氣風發就有生涯瓶頸,高蓉智也不例外。2012年,是她堅持舞龍運動的第六年,也是她體育生涯的轉捩點。「龍獅運動項目的比賽真的好少,亞室運兩年一次,世界賽四年一次。如果沒有比賽,就只有不停地練習。」她提及龍珠的位置,甚少得到前輩指導,只有靠比賽時觀賞其他地區的隊伍學習。長年累月的練習,高蓉智進入了一個疲倦期,當時即將迎來澳門公開賽,對手的體育會邀請了新加坡教練教授。「有感受到迫近的壓力,但這個壓力不是對手給的,而是源自於自己,怎樣才能讓隊伍做的更好。」

二話不說,高蓉智遠赴新加坡尋求張雅財幫助。「他曾經在潘師傅面前說過『呢個女仔得嘅,信我。』我一直記得這句話,我更不想讓兩人失望。」將難言相告後,張雅財轉身就托兩位專門舞動龍珠的師傅親自教導高蓉智。

高蓉智直言沒有不甘心的時刻,「我想做的都會盡力去爭取。」

誰不知,突破了當下的瓶頸,不久高蓉智就萌生了退役的念頭。雖說運動員的黃金歲月有限,也不少人詢問過她關於退役的問題,她坦言有過意興闌珊的時候。「2013年間有很多閒言閒語,都是來自許多言語壓力,例如我的年齡、我應該退位,把機會讓給別人,聽見這些聲音我都會想我是不是應該要退休呢?」教練、隊友得知高蓉智的想法,紛紛前來安慰,她最記得潘敬文對她說:「『你不用聽別人怎麼說,你想玩到幾多歲都得,就算80歲都可以玩!』」

「今時今日,我還在,我還有能力我想繼續玩,也不會因為別人想我下來我就下來。」高蓉智言談間對於兩位師傅最多的是「感恩」,他們可謂是她舞龍生涯中的兩位伯樂。她由衷地說:「沒有文哥和財哥,就沒有今日的我。」

高蓉智回首過去15年,依然有一半隊友留下,她感恩且珍惜一切。

傳承寄望下一代

採訪接近尾聲,外面天色漸暗,羅梁卻突然熱鬧起來,一聲聲稚嫩的「教練好!」此起彼伏,四處伴隨小孩歡聲笑語,在教練一聲么喝下,瞬間鴉雀無聲,整齊劃一列隊站好。高蓉智歎言今年已31歲,最初從貪好玩,到現在寄望龍獅文化得以傳承,是她15年來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力量,但傳承必須要有人,這群年均十歲的小朋友就是延續的希望。

澳門人在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不多,透過傳統文化的表演,一星半點也好,把傳統文化傳遞給大眾。「舞龍舞獅好少人接觸,我們入學校,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不希望斷了。我不能永遠玩落去,要有人接手。」伴隨小朋友練功的呼呼聲響,她環視了一周緩緩道:「羅梁成立已有82年,舞龍運動都是靠前輩們不斷keep住,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傳承。」

高蓉智坦言在天台練習容易受傷,他們團隊不斷在外尋找合適場地,就是為了可以令運動員有合適的環境,去訓練增強動作技巧及減少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