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pagenavi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揮動「筷子」直到世界盡頭 - NG Plus 新生代

揮動「筷子」直到世界盡頭

訪青年指揮家廖國敏

  • 歐陽德浩
  • 歐陽德浩、受訪者提供

大概小時候,每個人都寫過「我的志願」,對未來充滿幻想與憧憬。長大成人後,我們還在追求當年的夢想嗎?廖國敏曾任「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費城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成為樂團史上首個駐團華人指揮。在歐美闖出名堂的他近年嶄露頭角,看似平步青雲,其實在成功站上音樂廳中心前,他已經堅持了夢想三十載。

四歲夢想手執「筷子」

一切從廖國敏四歲的時候開始。當時,熱愛古典音樂的母親帶他觀賞音樂會,小廖國敏只見台上指揮家揮動「筷子」後,音樂隨即悠然響起。雖然他不明所以,但這個畫面已深深憾動年幼的心靈。他更向母親說︰「我想做揸筷子嘅呢個人!」從此,他以指揮家為人生的夢想進發。

雖然廖國敏的人生是穩步向前,並不代表沒有挫折。入讀香港演藝學院的首年,他發現自己的起步較同學緩慢,但他激勵自己︰「唔緊要,人哋每日練四個鐘,我就練八個鐘琴補返佢。我無人哋咁好基本功,咁我就每日再加多幾個鐘練好佢。」

受到母親的薰陶下,廖國敏和他的弟弟都也投身音樂界。

他更坦言為追趕進度,當時經常不吃飯,只咬著兩塊麵包去練琴。幸好努力得來回報,最終他以First Hon(一級榮譽)的成績畢業,遠渡至美國繼續進修音樂。「其實呢個都係對自己嘅安慰,因為自己嘅努力無白費到。」

音樂無分高與低

年輕時輾轉在澳門、香港、紐約生活,廖國敏深切感受到三地各有異同。相較澳門,香港雖然是大城市,但語言相通,適應生活節奏後並無阻礙。他認為香港與紐約的文化差異不大,反而從學習上看出中西思想的不同。例如在教導音樂上,亞洲的老師可能會指定學生要演奏的樂曲,而西方的老師會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愛的樂曲。

至於廖國敏喜愛什麼樂曲呢?原來他的音樂世界遼闊,並不僅限於古典類,「有一點我相信嘅係,我哋唔應該區分咩先係音樂。」不論是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爵士樂,他都來者不拒。這樣的想法是與他的童年有關,當時澳門有關古典音樂的書籍稀少,不像今天能在互聯網輕鬆找到音樂資源,因此他在小時候會竭力抽空去觀看每一場音樂會。

廖國敏現時定居美國,但心繫澳門的他仍會回來指揮樂團。
成為備受矚目的指揮家後,廖國敏行程緊湊,在今年2月底回澳前,他一直在法國與俄羅斯兩地工作。

藝術培育 家長有責

廖國敏成名後,以指揮家、鋼琴家的身份頻繁往返多國巡演。視野開闊的他對澳門藝術發展,抱有獨特的看法。他讚賞政府資助藝術發展,但指出不應單純以門票的價格來衡量,重點在於如何吸引觀眾。當日的採訪地點正在文化中心,偌大的空間僅有寥寥數人,他問道:「呢個博物館嚟喎,免費㗎喎,又有幾多人去睇?」

廖國敏更認為除了政府外,學校與家長也有責任推動藝術的發展。部分家長口裡支持小孩學習音樂,卻從來不觀看他們的演出;當小孩放棄音樂的時候,家長則怪責他們三分鐘熱度。「如果我媽咪當日唔帶我去聽音樂會,咁我就唔會坐喺度同你傾計。」

此外,廖國敏表示從事藝術並非沒有出路,藝術家都在世界各地流動,我們應擴闊自己的眼界。「紐約大過澳門好多倍,但有邊個紐約人讀完書返去發展?」他澄清,這不意味出國後從此不再回來。若有機會理應飲水思源,貢獻社會,亦建議政府要舉措吸引人才學成歸來。

雖然廖國敏主要工作為指揮樂團,但他沒有荒廢鋼琴的練習。

永遠準備最好的自己

在採訪裡,廖國敏特別細述多年來遇到的老師。彷彿命中指引,每個老師都在他的指揮家路上幫助甚多。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歷,在碩士課程的首節課堂裡,他直接跟老師說:「其實我想做指揮,但我同你講咗先啦。」老師不反感之餘,還讚賞這是不錯的夢想。後來,老師甚至專程從紐約坐車到費城,親身支持他畢業指揮的音樂會。

當中,正式拜師的指揮家對廖國敏影響最深,這位恩師生前曾說過:「你永遠要準備一個最好嘅自己,觀眾只係會記得你最差嘅音樂會。」雖然這番話充滿壓力,但現實確實如此,即使其他比賽如體操選手,觀眾只對他們失手的畫面特別深刻,音樂同是。也許,廖國敏予人一絲不苟的印象,正因當年老師的循循教導。

最後,其實指揮家的職責是什麼呢?廖國敏解釋,指揮家屬音樂家之一。他把樂譜比喻為聖經,就像神父講解及詮釋聖經,那麼詮釋樂譜就是他們的主要工作。他認為一個出息的指揮家,在音樂會上要帶動到觀眾及樂團。例如一首開心輕快的樂曲,能夠讓觀眾感到興奮,便是成功的指揮家。「我哋係一個傳達訊息嘅人,將作曲家想向觀眾表達嘅嘢傳達出嚟。」

對於接下來舉辦的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的音樂會,廖國敏期待多一點觀眾進場觀看。

後記

文化中心劇場於2月24日,將舉行紀念著名作曲家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的音樂會,到時候廖國敏親自負責指揮及鋼琴獨奏。有趣的是,伯恩斯坦與廖國敏原來同是茱莉亞音樂學院校友。廖國敏笑言︰「我喺美國讀書嘅時候,我行入門口第一間房見到嘅相,就係伯恩斯坦。每一日返學都覺得佢有一種大師兄嘅感覺。」

廖國敏 個人檔案
.    四歲夢想成為指揮家,五歲習琴
.    香港演藝學院鋼琴演奏學士
.    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    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指揮專業
.    2014年成為費城交響樂團助理指揮
同年6月奪得國際史雲蘭諾夫指揮大賽亞軍(冠軍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