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由於租約到期,在議事亭前地經營了13年的獨立書店「边度有書」(下稱「边度」)宣布暫停營業,引發公眾熱議。其實,店主吳子嬰早在結業前已宣布會另行選址,他曾在臉書中指出,近十幾年化妝品店、金鋪、藥房等在議事亭前地湧現,書店的存在早已格格不入,離開市中心區是遲早的事情。今年6月,「边度」搬至老社區重新開業,打破了許多人以為「边度」永久停業的猜想。吳子嬰坦言,這半年間他得知不少書店關門結業的消息,自己中途也想過放棄,重新開業是經過許多思考與掙扎的最後決定。
不忘初心,曲線救書
早在2003年,曾在台灣誠品音樂館工作的吳子嬰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边度」。由於當時SARS爆发使經濟遭重創,樓價跌至谷底,書店得以在澳門黃金地段——議事亭前地成功租到一間二樓店鋪。十多年來,書店不為市場左右,獨特的選書品味攢足口碑,被視為澳門文化沙漠的一片綠洲,文藝青年必逛之地。
去年與議事亭前地告別後,吳子嬰便開始尋覓書店新的落腳點。目前新址在連勝街,這裡原為「Lata小角落」的二手書店,機緣巧合下,當時它正打算結業,與「边度」尋址一拍即合。吳子嬰回憶,讓他意外的是,當時許多人得知「边度」結業後,主動聯繫給他提供新的入駐點。儘管有提供租整棟的,又或是比新址面積大三、四倍等選擇,綜合考量鄰居屬性、租金等因素後,吳子嬰仍選擇了目前的小店。他認為「边度」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因為它實際上是一間概念專營書店(Select Shop)。與大型書店不同,「边度」已為讀者精心挑選過一輪書,讓書籍更聚焦,讀者可節省時間精力尋找。「我哋唔係做一個展覽、展示,同時我希望喺一個可以長遠紮根嘅地方」。
即使找到新窩,連吳子嬰本人也沒想到,書店花了半年多時間才重新營業,其中一個原因是空間規劃受阻。剛開始,書店找了專業人員設計室內空間,但由於對方太忙碌,設計問題一拖再拖,最後書店無法承受資金壓力,只能換設計師「救火」。隨後事情總算回到正軌,這次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設計師,讓對方幫忙執行和改善,從設計到工程僅用了兩個月。
除空間設計,吳子嬰袒露,書店遲遲沒開業最大的問題在他自己。這半年間,澳門的鋪租一如既往地上升,吳子嬰聽到的全是書店同行關門的壞消息,當中還包括自己認識的朋友,受這些消息的影響,他也曾心灰地想過放棄。他解釋,在澳門開書店的成本、店租、人事等都遠高於一本書可賺到的利潤,十多年來「边度」一直是零資助書店,依靠申請中小企業的貸款維持,經營壓力無時無刻都存在著。
經過再三掙扎,因太熱愛書籍和音樂,吳子嬰還是選擇堅持,但他強調這不是因為懷有社會抱負或偉大使命,最大的原因是滿足自己,繼而將自己喜愛的美好事物傳遞給別人,「去到呢一步對我嚟講,都係高於經營壓力嘅」。於是在這半年間,吳子嬰嘗試發掘新的方式讓自己可更輕鬆地推廣閱讀。最後他選擇通過兼任策展人、編輯的工作去補貼書店運營。只要能繼續開店,同時不需委屈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他便覺得這是他的小確幸。
書屋的生存之道
因有十多年的運營經驗,吳子嬰對澳門的出版生態十分熟悉,但重新開業仍讓他備感壓力,「我對自己的要求大於外界對我的要求」。他稱新店為「边度」2.0,希望能在保留書店固有風格的同時嘗試新的可能性。例如在書種方面,由於上半年澳門湧現許多插畫家,新店也借此增添許多視覺文學的書,希望可影響相關創作。
另外,新店書籍的布局比舊店更井然有序,他形容書籍挑選和布局考量的過程正如塑造自己的一個書屋小宇宙。但這個宇宙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慢慢尋找與自身興趣相似的消費者,繼而滿足他們的需求,與讀者產生一個良性互動和商業運作。「唔係擺一支槍,要你講你要買,而係喺一個你情我願嘅情況下,讀者可以搵到自己嘅心頭好,心甘命抵去支持你,呢個就係小店嘅生存之道」。他還補充道,小店最近出現復興趨勢,因為不少人發覺儘管網絡購書很方便,但走進一間小店消費得到的情感上的滿足,是網購無法體驗的。而面對網購價格低廉的優勢,吳子嬰卻格外坦然,「如果你因為行入嚟書店發現一本大陸書好正,但你最後選擇上網買,我覺得書店已經做咗一樣嘢,作為中介嘅功效」。除書籍變化外,因無法全部割捨,新店仍舊保留一個角落給音樂唱片。另外,新店還打算向政府申請活動資助。
至於書店未來規劃,吳子嬰希望書店可嘗試涉略書籍出版事務。另外,他想打破一般書店的買書邏輯,設想讓銷量不好或未必是最新但又具備價值的書可長久留在書店,推薦給讀者。「咩叫一書一世界?每一本書所蘊含的內容,唔係我賣一個月就可以表達到出來」。他說透過書籍去傳遞更深的價值,是書店最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