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消失了 繁榮背後的光污染

  • 邱敏儀
  • 邱敏儀、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大家有多久沒有看過星星?澳門的夜空,被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象照耀得亮如白晝,雖象徵著繁榮,但紙醉金迷的背後,卻潛藏嚴重的光污染問題,而且一直遭受大眾忽視。環境保護局於今年初公布《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作為未來五年環保工作的藍圖,並號稱「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卻對藍圖感到失望,「當局並未提及立法制定規管光污染的時間表,意味澳門的夜空將繼續被博企『私有化』,瀕危雀鳥黑臉琵鷺的數目將每況愈下。」

陳俊明認為,澳門主要的光污染來源自路氹城酒店的射燈。

光污染投訴五年急增86%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於去年12月發起網上聯署,促請政府當局立法規管戶外探射燈的使用,最終獲得約600個簽署,與原定目標的1,000個仍有一段距離。對於聯署數目不如預期,更有人認為五光十色為繁榮象徵,陳俊明直言市民的觀念落後,並對年輕人保育的關注度感到傷心,但他理解疫情下經濟受挫,大家或無暇關心保育議題。

其實光污染的問題,近年已逐步受到市民關注,根據環境保護局的資料,光污染投訴總數已由2016年的60宗,逐步攀升至2021年的112宗,短短五年間增長達86%。在2020年一次立法會施政辯論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承認公共照明系統太光:「有時我都覺得光過頭。」

而聖若瑟大學2019年的一項研究,以測光機測量光污染的數值,結果顯示比香港鬧市更嚴重。但陳俊明指出,疫情爆發後,本澳並再無相關研究,但他認為多個已發生的事實,已證明光污染未有因疫下旅客減少而改變,反而更為惡化。

陳俊明促政府盡早制定光污染立法時間表,還澳門夜空一個寧靜。

澳門夜空不應「私有化」

「燈飾代表繁榮,我是能夠理解,但是否多到一個刺眼的地步?」陳俊明表示,博企為光污染惡化的最大根源。他估計,賭場於疫情後收

入銳減,為吸引遊客注目,直穿天際的射燈愈來愈多,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濫用射燈的賭場不斷增加。他更形容為:「十幾支射燈好似探索UFO。」

陳俊明認為,規管使用射燈已是全球的大趨勢。「例如北歐政府為阻止海岸被私有化,便規定港口不准裝有廣告招牌,商業區的廣告只能向內街擺放,以平衡生活質素及經濟發展。縱使賭場拉斯為加斯,亦僅在開幕儀式或節慶日等特殊情況,才可申請射燈。」

光污染對自然生態產生嚴重影響。

澳門黑臉琵鷺數量跌至22隻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觀鳥會於今年4月公布「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發現今年全球黑臉琵鷺數量首次突破六千大關,較去年增加18%,創有紀錄以來新高。惟澳門黑臉琵鷺數字不升反跌,跌幅更達一半,去年僅得22隻。香港觀鳥會認為,澳門的數量下跌因大型酒店、交通及人為因素影響,以致濕地被蠶食,造成候鳥棲息地減少。

黑面琵鷺數目銳減,獲與光害加劇有關(圖片來源:57Andrew)

然而,陳俊明認為更諷刺的是,在黑臉琵鷺即將在澳門消聲匿跡之際,澳門無人機表演盛會卻以黑臉琵鷺等圖案,象徵澳門。陳俊明表示:「當局借黑臉琵鷺變為『商品』,卻忽視其保育,當全球及香港數量急增,而澳門的數量卻不升反跌,證明必定出現問題。」

陳俊明進一步解釋光污染對生態的影響,指雀鳥及昆蟲均對光線敏感,而賭場所在的路氹城,靠近濕地保護區,為光污染的重災區,故他估計不少雀鳥及昆蟲,因高熱的射燈致盲或燒死。惟「雀仔唔識出聲」,我們只能在黑臉琵鷺的數字推測雀鳥的生存空間相當嚴峻。

以黑面琵鷺為原型的澳門旅遊吉祥物「麥麥」。

陳俊明透露,他曾電郵向政府查詢有關光污染的問題,惟各部門並無統一的標準。他期望政府盡快立法制定規管光污染的時間表,透過長遠的可持續政策,還夜空一個寧靜。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