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撻、豬扒包、威尼斯人,是打開互聯網搜索『澳門』這個地方得出的結果,但其他澳門歷史文化、世界遺產的在地內容,就仿彿在互聯網隱形一樣。」八十後青年曾華興,澳門出身,大學期間赴台灣修讀資訊工程,後在台灣軟件新創公司及台灣Yahoo擔任工程師,具備豐富的系統設計和三維經驗。
曾華興在外打拼11年,常常與外國朋友談起澳門,但大家的印象大部分只停留上述三元素,與他小時候對澳門的印象大相徑庭。他憶述葡撻在童年時並不流行,現時葡撻盛行的原因,是透過互聯網內容的關聯性,即首頁顯示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大多為外國遊客撰寫,而屬於澳門古蹟、文化遺產等文化內容基本搜索不到。懷著讓世界能看到澳門的憧憬,曾華興在2019年回到澳門,伙拍另外三位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創辦金鼎科技有限公司,並以虛擬博物館、三維技術打響了名堂。
足不出戶看展覽
因疫情關係,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博物館、美術館等文藝展覽空間紛紛轉移線上,觀眾只要透過電腦、平板或手機等裝置就能體驗360度環景展場空間,也能享受逛展的樂趣。2021年初,曾華興團隊與文化局合作,為澳門博物館製作虛擬線上博物館,包括虛擬展場和精選藏品720度展示,並載有約300件藏品資料。這個虛擬線上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區,從澳門早期歷史、澳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到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一應俱全顯示在虛擬線上博物館中。
曾華興表示將三維技術應用在博物館裡,除了讓觀眾在線上就有置身其境的作用外,還能透過科技讓群眾帶來新鮮感,增加小朋友對歷史藏品的興趣,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
「這也是我們希望為文化傳播所作出的一點心意。」另外,出於保護藏品的原因,博物館有很多地方都無法近距離參觀,觀眾往往需要退到「警界線」以外才能看到藏品。但透過線上虛擬博物館則不受限,能夠看得更多、更仔細。
線上虛擬展覽相較傳統線下展覽的優勢在於節省建設成本、人力成本,全年無休的開放時間,只要有網絡就能夠隨時參觀,但缺點在於缺乏互動效果,曾華興舉例:「人手的靈活度是至今科技都無法模仿的,就算線上虛擬博物館做得多逼真,能夠欺騙腦袋及雙眼,但手部活動、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物件之間的互動至今是無法複製的。」
新科技助文物修復
除了線上虛擬展覽,他們也協助文物古蹟的修復。2020年1月修復完成的玫瑰堂,曾華興的團隊利用三維掃描技術,並輔以數碼三維建模技術,對重點文物進行了精確的空間結構與色彩記錄。透過航拍技術,玫瑰堂周圍的環境被完全的記錄下來,還能為未來教堂屋頂和外牆修復提供訊息。
曾華興表示對於有助於文化藝術發展的項目都抱有興奮,每件文物記錄的完成便意味著它能流傳得更遠且留存得更久。利用三維掃描技術的全方位記錄,保證了文物的細節也有數碼記錄,在未來,文物修復工作者就有了可以立體細緻觀察的參考模型,讓修復工作變得更加方便。「當然,未來的旅客也可以借由這些資料在雲端遊覽玫瑰堂。除此之外,全世界的學者可通過這些記錄,從雲上觀察並對澳門文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讓澳門文化得到更深入的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