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伴侶」不等於「你想伴侶」

劇場中的極速約會

  • 邱敏儀、李巧嵐(聖公會工作體驗計劃實習生)
  • 受訪者提供

當在尋覓對象時,都想尋找理想的對象,但「理想」真的符合「你想」嗎?今年8月,足各藝術社舉辦劇場《愛情實驗室Day Day Dating》(下稱《愛情實驗室》),以劇場形式讓觀眾體驗一場客製化的極速約會,探究「理想型」,是否真的「你想型」?澳門足各藝術社由創團起,一直關注女性及兩性議題,積極將時下發生的現象呈現在創作中,讓觀眾透過不同形式接觸及參與討論。

約會x劇場的新嘗試

《愛情實驗室》以觀眾與演員單對單的新形式進行,觀眾具主導位置參與其中。《愛情實驗室》一連舉行五日,每日兩場,每場八位觀眾。觀眾在報名前需填寫一份關於自己理想對象條件的表格,當舉辦方收到報名表後,開始匹配符合觀眾所期望的異性演員,進行一場快速約會。演出場地設置在一間咖啡廳中,目的是結合劇場及日常生活發生的場景,讓每一對「情侶」有相對獨立的空間,減少觀眾的不安及演出成份。

足各藝術團團長及《愛情實驗室》導演塵雅正觀察到現代人會聽過極速約會,但真正有經驗的並不多,她希望加強觀眾參與度,因而選擇以極速約會的形式演出。她分享在劇場中,演員會按照觀眾的理想條件,飾演對方理想的模樣。透過互動環節建立信任,分享戀愛經驗及愛情價值觀。在劇場最後的環節,播放性與關係的相關影片,讓演員引領觀眾探討性的議題。

副導演吳嘉偉表示,為切合主題,演員會刻意把自己的缺點呈現給觀眾,看對方是否能夠接受。「整個過程讓觀眾在劇場中不斷審視自己、反思對愛情的態度,重新思考所謂『理想』伴侶是否就是『你想』的伴侶。」

劇場結束後,演員也會填問卷給予觀眾回饋。

實驗中探究愛與性

《愛情實驗室》的創作契機誕生於偶然,在一次傾談間,塵雅正與主創團隊其中一位成員分享自身過去的傳統相睇經驗,她就以此作基調,累積更多想法,包括現代人拍拖的觀念、性別議題,還有對性愛看法等。她認為這些話題在關係上是不可忽略的,但華人社會卻總是避而不談。「如何看待性和愛在一段關係中尤其重要,這些問題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但許多人對此忽略不談。」

「大家都是廿一世紀的年輕人,對性和愛方面都有興趣探討。特別是在關係中如何看待先性後愛、如何釋放愛的訊息,然後再探討以甚麼方式能夠讓對方知道,再發展下一步。」吳嘉偉補充道,大多數的想法是來自對日常生活產生的疑問,透過文章、演講,發現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疑問,從而透過劇場形式呈現,在劇場中發問,讓觀眾深思。

《愛情實驗室》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

有觀眾誤為真約會

參與此次劇場的大多為單身女性群體,難免有觀眾誤會這場演出為真實約會,塵雅正表示觀眾是抱善意的想法進入劇場,為避免誤會,在劇場開始前,主創團隊透過目錄公告向觀眾說明。「但對於少看劇場的人來說,即使說明,他們都以為是一場真實約會。」他們明白涉及風險,當有觀眾得知對象為演員後,對演員態度前後截然不同,甚至不配合流程進行。「有觀眾知道對方是演員時,會挑戰演員,甚至想測試演員的底線。」

但也有觀眾十分配合,甚至有觀眾顛覆想像。「其中一位是基督徒,她沒有辦法接受婚前性行為,但是談到有關性的話題,並不會很抗拒。」這就符合《愛情實驗室》的主題,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觀察到不同類別人士對於性愛的看法。

最後,塵雅正透露暫定策劃以「親密關係」為核心的三年中期計劃,主要圍繞愛情關係的議題探討。「這個議題大概分為『關係前』、『關係中』及其他主題,把之前及在《愛情實驗室》收集累積的素材,日後或將結合,以劇場的形式展現出來,也希望日後發展的故事能夠運用到這些元素。」

塵雅正表示,場地設置在咖啡店中,是一場對空間的挑戰。

後記

除了觀眾的反饋外,塵雅正表示此次演出的另一項挑戰,就是場地問題。這次演出場地設置在一棟四層高的咖啡廳,是一個垂直空間。因每層空間有限,互動方式不同,當中包括烹飪、衣服上印圖案,以及演員和觀眾分別位於兩層中,互發信息了解對方。「當要更換場景時,與一般劇場中的平面空間不一樣。」過去,塵雅正也曾把演出場地設置在書店,但她表示找尋新地點作為演出場地,並非彌補澳門空間不足的方法。「結合不同場地,劇場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不代表能夠改善澳門劇場場地不足的問題,比較大型的劇依然需要場地演出,這是在政策、文化培育上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