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 最令人懷念的是人

  • 呂珠玲
  • 呂珠玲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不久,大家還未弄清楚原因時,《紐約時報》在網頁刊出一篇文章,駐貝魯特的記者憶述自己受許多素未謀面的黎巴嫩人幫助,有人義載她往醫院,有人為她清洗傷口。

她筆下的情景對我栩栩如生,因為黎巴嫩最令我懷念的是當地的人。

我兩年前去黎巴嫩旅行,一位香港朋友說中途才飛來跟我會合,於是我最初兩晚以「沙發衝浪」(Couchsurfing)聯絡了一個當地人,他讓我在他的家裏留宿。

我的屋主與他的愛犬Nova,是我在黎巴嫩最早認識的朋友。

我以前也試過幾次「沙發衝浪」,都是屋主把地址寫給我,再教我怎樣由機場坐車去,可是等我抵達貝魯特機場後,即收到他傳來的訊息,說自己開了車在機場外等我。

等我們回家安頓下來,他邀請我跟他的朋友一起上雪山。在茫茫雪山上,一對情侶在堆雪人,有人在雪上騎電單車,有個家庭圍著抽水煙,邀請我一起聊天。最高興的應數屋主的愛犬Nova,甫下車便在雪上跑來跑去,引得四周的小孩追隨。

古道熱腸的司機

我第三天要離開屋主的家,搬到青年旅館跟香港朋友會合,誰知我召的Uber司機爽約。我在沒有的士的平民區不知如何是好,正好看見屋主的鄰居下來,他只會法文和阿拉伯文,明明趕著上班卻先送我到旅館,最後又不肯收下我的小費。

黎巴嫩的面積只有三分一個台灣般大,貝魯特廣場四周遍佈歐洲建築,就算遠郊景點都是歐洲建築,像建於十九世紀的Beiteddine Palace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以拜占庭時代的馬賽克裝飾。

我參觀完皇宮後,在一個迴旋處等候回貝魯特的巴士,偏偏在這時下起濛濛雨,害我看不清楚路過巴士的目的地。一位好心的士司機也許看見我一臉彷徨無助,就冒雨下車陪我等車,直至見我登上正確的巴士後才跟我揮手告別。

窩心雕塑村

不是所有回教徒都是恐怖主義分子,也不是整個中東都是回教國家。黎巴嫩四成人口是基督徒,人們大多說英文和法文,女人出門不必戴頭巾。首都貝魯特住了很多歐洲人,開了很多一流咖啡店,故又有「中東巴黎」的美譽。

我有幸得一位意大利遊客邀請,跟他一起參觀一個雕塑小鎮Rachana,那是黎巴嫩雕刻大師Michel Basbou的老家,幾年前香港蘇富比首次舉行中東藝術展,也展出他弟弟的雕塑作品。

的士司機把我們載到山上的小鎮,沿途列陣的雕像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全鎮雕塑出自他們三兄弟,我像陰差陽錯走進一個拍賣展。最精彩是一間流線型蘑菇屋,門前樹立多尊雙人雕像,不是在擁抱就是在接吻,見到都覺得窩心。

這時蘑菇屋二樓開了窗,裡面的老太太見來了外人,走出屋跟我們聊天,竟然是Michel Basbou的遺孀!她染一頭紅髮又穿一雙紅襪,用法文跟意大利仔聊天,意大利仔給我翻譯成意大利文,我再跟同行朋友翻譯成廣東話。

我這個旅程遇上每一位友善的人,都是我最懷念黎巴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