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三十年前代表《中國時報》在北京駐紮採訪新聞時,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健有一首流行歌,名叫《長征路上的搖滾》,裡面有一句歌詞是當時的中共高層官員很討厭的,叫「走來走去都找不到根據地」,因為一下子便勾起了他們以前被國民軍隊到處追趕,卻一直找不至地方落腳喘息的不安感。
不過,當時對本人更大感觸的卻是另外兩句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得快;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得快」。因為,對當時剛剛遭逢巨變,大家一起從「共產主義」轉向「資本主義」(當時美其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賺錢」取代「革命」的中國社會來說,不斷自外國輸進和民間湧出的「新生事物」,才真的令所有的「老革命」適應不過來。
澳門最近十幾年來的情況也差不多,特別是傳統紙本新聞媒介,在新媒介所帶來的種種衝擊下,也出現前所未見的變化。
例如,當幾年前某份新報刊將香港某大報網路版的「採訪編輯製作模式」引進澳門,馬上便對澳門本地的傳統紙本新聞媒介,甚至電子新聞媒介的新聞生產流程,造成嚴重的衝擊。
最近本人陪同某位博士生對本澳新聞界高層進行深度訪問,就問出不少很有新意的答案。
例如,在報業的生產管理流程上,現在本澳的幾乎所有傳統新聞紙本媒介,不單只是電腦化,而是要整個運作模式,就算記者都要轉型,以前傳統新聞紙本媒介的記者,一般來說,是白天出去採訪,晚上回報館寫稿,寫完稿後,到晚上11、12點左右就可以收工。
不過,到了現在,幾乎所有澳門傳統新聞紙本媒介,都會要求記者在第一時間先上載給電子版一段短片,即是要記者用手機自己先拍攝幾個鏡頭(shot),馬上要傳回公司,先放上Apps,然後再要馬上寫稿傳回公司給編輯。現時是沒有記者返夜班的,而返夜班的,全部都是編輯(俗稱「小編」),仍在工作的記者只不過是「當更」(值班),做突發新聞的部分。
換言之,記者白天全部是在外面工作,時時刻刻都要工作,時常要帶著電腦或手機,迅速地把即時新聞完成,將視頻傳回公司,編輯則是要24小時三班制運作,因為一收到視頻(影片)就要處理,落標題、剪輯等,然後放上網頁的第一版最頂部。
聽到此處,馬上慶幸自己已經提前自報界前線退休。這麼剝削年輕人生活質素的行業,我們這些對生活質素還有點要求的老人家是不可能再混下去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得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