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奧運難民隊

延期了一年的奧運終於成功舉辦了,鄰近地區香港、中華台北在游泳項目都有很厲害的突破,香港的何詩蓓可以兩次站上頒獎台、打破亞洲紀錄,中華台北的王冠閎可以闖進半決賽,同為游泳運動員的我知道達到這高度是有多難,背後的辛酸只有他們知道。奧運熱潮過後,希望大家會繼續關注及支持每位付出努力的運動員,讓他們和我能在運動路上走得更遠。

奧運賽場上亦有一些運動員,經歷過更加艱辛的事,他們沒有國歌、國旗、國籍,他們代表的是奧運難民隊。他們因種種國家的問題,如人權、戰爭、政策、自由而離開國家,放棄國籍,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出生於敘利亞的游泳運動員Yusra Mardini在十歲時因戰亂逃離祖國,她在逃離敘利亞時因船隻壞了,要和姐姐及兩位會游泳的船友推動船隻近三小時,最終落腳於德國,展開新生活和訓練,在2016年第一次代表奧運難民隊參加里約奧運,在今年的東京奧運亦有參加。

在東京奧運開幕式中,1600部無人機排列成地球的外型,世界各地的表演者演唱出John Lennon的《Imagine》,最後一句歌詞「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宣揚著本屆奧運「Stronger Together」的精神。體育應不應該牽涉政治?其實每個運動員代表著的國家、地區、以及奧運難民隊傳遞的訊息就告訴我鮮為人知的奧運難民隊們答案了。

非池中
周文顥

為每個0.01秒奮鬥的游泳運動員,喜歡觀察這城市的人和事。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