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物達人教路 百變手工軟陶

  • 邱敏儀
  • 邱敏儀、受訪者提供

使用軟陶做手工,適用於多個年齡階層,但在不了解「軟陶」的人看來,很可能誤以為軟陶是一種陶製品,實則不然。軟陶(Polymer Clay)是一種塑型材料,被稱作「低溫泥」或者「燒烤粘土」。軟陶顏色豐富,可塑性非常高,使用方法與橡皮泥相似,但是軟陶可以烘烤,從而變硬定型並長久保存,且軟陶作品特性防水、防霉,不易損壞,深受手作人喜愛用軟陶製作各種產品,不管是可愛的仿真西式糕點擺設,還是日常配戴的飾物,都可以輕鬆地呈現出來。因而,根據軟陶的特性,澳門全職手作人Erica(梁笑東)用色彩斑斕的軟陶製作飾物,開創自己的風格,也於2018年初成立工作室,創立屬於自己的品牌。

芸悅工作室寄望通過每一點小小的創意,能為大家的生活增添小小趣味和快樂。

自小愛手作 創業圓夢

芸悅手作工作室是澳門首個全面推廣軟陶的工作室,創辦人Erica自小喜愛手作DIY,目前以手作軟陶耳環系列為主打產品。

「創立工作室的出發點是減壓。」Erica並非專業設計出身,曾經從事過手繪師、文員及賭場等不同工作。在朝九晚五無限重複的工作過程中,她逐漸感到失去自我,直到有了小朋友後,她決定隨心而行,選擇以自己熱愛的手作事業謀生。「加上希望有親子互動,可以和我的小朋友一起玩,但後來發現是我自己想玩,比小朋友想玩多好多!」

由於疫情關係,工作室受到嚴重影響,所有工作坊及興趣班皆暫停,但Erica認為不能坐以待斃,在這段沉寂時間,她聯同十位澳門手作人將在未來推出一系列應對措施,渡過難關。

Erica從接觸「輕黏土」及「紙黏土」開始踏上手作之路,但她發現這些物料防潮性低,而澳門天氣潮濕,作品容易發霉,於是嘗試使用新物料──軟陶。軟陶最早盛行於德國,已有超過80年歷史,近20年軟陶風氣吹至內地,也衍生出不少軟陶物料品牌。但Erica發現澳門人普遍對軟陶認識程度淺,往往誤以為是一種陶器製作,難以接觸。實際上,軟陶作為手工物料,適用於多個年齡層。特別是在親子活動,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培養孩子對手工興趣同時,增加動手能力。

靈感源自給母親的禮物

飾品種類繁多,Erica選擇以耳環為主打的原因在於大眾接受程度大,款式隨性且變化多,對於愛配搭的女性而言,耳環收藏可謂一直居高位。Erica分享其創作靈感一般來自季節、節日及心情。例如早期的作品「Sakura櫻花」系列,因為母親要參與春茗聚餐,希望Erica可以幫她製作耳環佩戴出席,於是Erica結合時節,以春天及櫻花為主題,利用多種圖案拼砌,製作出送給母親獨一無二的耳環。「我媽咪好鍾意,還拿了幾對送給朋友。」她笑道。

軟陶耳環製作按照其設計複雜程度,花費時長不等,簡單的一天就能產生幾對,但複雜的圖紋設計,往往需要數天甚至一周。因為製作軟陶需要揉土、做圖案、切割、黏貼、搓揉、烘烤、串接等多個步驟。當中圖案製作過程最為困難,成品出現的每一款圖案,都是使用不同的軟陶搓揉切而成。「譬如剛才所說的櫻花系列,花條的製作最困難。其實就像手工糖拉糖條一樣,每個步驟都不能少。」

摸索三年 軟陶推廣非易事

整個工作室都是Erica「一腳踢」,她表示需要同時兼顧多方,除了要製作作品同時,還要舉辦工作坊及學校的興趣班。前者是與澳門的協會或社團合作,專門針對親子或成人開設的工作坊;後者則是學校舉辦的興趣班,一星期一堂,每堂一小時,吸引了不少對手作有興趣的學生。她笑言以為學生都是女生,但沒想到有不少男生參與。「所以課程設計上不能太偏向一方,盡量設計一些主題讓男女兩方都喜歡,例如實用性較強的卡片座、相框等主題。」

推廣軟陶讓更多人認識是Erica目前的短期目標,她感慨以往就算打開門做生意,其實許多人不認識軟陶,在推廣品牌就有一定困難。現在能通過市集擺攤、工作坊等作為宣傳方式。工作坊上的課程不僅是教導如何製作,還會介紹軟陶材料品牌及販售途徑,她表示不同品牌都有其獨特色彩及穩定性,呈現效果皆有不同,視乎設計的作品而選擇合適的品牌。

Erica希望籍著澳門這個中葡文化交融的地方,期望打造出一個能代表澳門本土文創的品牌。

「我花了三年時間去摸索軟陶,每樣產品呈現效果我都可以詳細說出。」她發現過往也有過軟陶興趣班,但後續跟進較少,例如購買途徑、品牌差異等資訊缺乏。注意到這部分的空缺,她摸索三年,學習及熟知各個品牌特性。「如果想自己玩,我還可以提供製作工具、輔助物料,我認為這樣做才能推動下去,而不是開完班,玩完就算。」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