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過客 用攝影捕捉澳門葡人圈

  • 李倩如
  • 受訪者提供

以一張照片,記一個人物,講一段故事,是澳門知名攝影師梁舜堯(António)在其攝影計劃「澳葡語人們(Lusofonia x Macau)」裡實驗的新嘗試。在這計劃裡,他找來一班居澳的葡萄牙語圈朋友,他們有的來自葡語系國家,有的在澳門土生土長,有的從事藝術,有的研究考古,而其共同點是:說葡語。António說:「我想讓大家知道,他們不是澳門的過客,而是有參與在我們的生活中,並在澳門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自小接觸葡語圈 望以照片說故事

António在澳門土生土長,自2010年起開始玩攝影,2012年開設Facebook專頁Antonius Photoscript分享作品,他的創作圍繞澳門的生活點滴,曾獲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2018年手機攝影類別一等獎及2016年城市類別二等獎。今年是他玩攝影的第十年,António坦言自覺陷入瓶頸,而一位近年合作過的《國家地理》雜誌老師給了他建議。「老師說《阿富汗女孩》為何如此有標誌性?是因為大家一看便能聯繫到照片背後的故事。從《國家地理》雜誌的角度,他們看的是以一張照片能帶得出多深的故事,所以我也想嘗試。」

António是澳門知名攝影師,平日會把作品分享至專頁「Antonius Photoscript」和大家分享。(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至於為何選擇「澳葡語人們」這個主題,則是因為António自己與葡語的淵源。「我是讀葡語大的,自小就有接觸葡語系社群,一直覺得他們很親切和熱情,後來在葡國重遇這些朋友,就覺得很溫暖窩心。」António表示,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澳門作為「中葡友好」的橋樑角色,經常舉辦如「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等藝術活動,多了很多來自不同葡語系國家的人士選擇來澳發展,他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和他們聊著聊著,就萌生了幫他們記錄故事的念頭。」於是在去年暑假,António便正式啟動「澳葡語人們」,至今已拍攝了17名對象。

Laura來自葡萄牙格蘭杜拉,於2009年來到澳門,是一名藝術總監,她最喜歡的澳門地方是盧廉若公園。(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Mariana於澳門出生,是澳門一名考古學家及文化遺產鑒定員。她最喜歡東望洋山山頂,因為那裡有一張由她爺爺所造的桌子。(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百業也有葡人影蹤

António把作品放在Facebook群組「Lusofonia x Macau(澳葡語人們)」與網友分享,同時他也會邀請攝影對象寫下一段與澳門有關的文字,他們有的以澳門為題創作詩歌,有的描寫小時候在澳門的生活,有的寫移居澳門後的生活變化,除此之外,António也會讓每位對象寫下自己喜歡的食物和地點。「我想讓大家感受到他們是很本地的,他們不是只會去旅遊景點的『過客』,而是會喜歡一些很local的像是紅街市的地方。」

也許對很多從未接觸過葡語圈朋友的澳門人來說,會覺得說葡語的人在澳門不是當公務員就是律師,António則希望借此改變大家的固有印象。「好像他們來澳後就只會做這幾行,但其實他們有的是陶瓷師、考古學家和鋪石工匠。」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葡式碎石路工匠,媽閣前地的碎石路便是這位工匠帶領工人一起鋪砌的。「原來每位工匠也有獨特的簽名,會捶在碎石路的某塊石上,他還指給我看,說行家一看就會知。每天走過的石磚,原來有著這樣的意思。」

在澳門漸漸式微的漁業,亦是António其中一個拍攝題材。(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紅街市的其他豬肉檔已經改用LED燈了,但只有這家仍然使用舊式照射燈,吸引了António的目光。(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立體視角 攝影中悟出生活哲學

同樣的景點和人物,以不同的角度、方位甚至心情拍攝,所呈現出來的畫面也有所不同,要拍出好照片,則需要攝影者的細心觀察和發掘。那位鋪石工匠的分享,也讓António再次悟出攝影中的哲學。根據澳門資深建築師呂澤強於第133期《澳門雜誌》撰寫的文章《歷史城區中的葡式碎石路》,澳門是在1993年首次真正出現葡式碎石路,那時澳葡政府規定議事亭前地的重整工程需用葡式碎石路,但因沒有懂得鋪築葡式碎石路的工匠,承建公司便特地從葡萄牙聘請工匠,除議事亭前地,亞婆井及媽閣廟前地亦被改造,均以葡式碎石鋪砌。

António記得那時社會曾有質疑聲音,指從葡萄牙請工匠回來「只是揼石仔」有特別待遇之嫌,他認為那時尚未有航拍技術,大家無法領悟到碎石路呈現的美,也不了解其工藝的精細複雜程度。「其實從策劃到鋪砌,也要考慮和計算,需要很高工藝,對工匠來說是一件藝術品。」只要跳出平面視角,他認為便能看出那些路面不是隨便鋪砌而成,而是一幅幅設計過的圖像。「有時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要立體些去看。就如拍攝一樣,這個世界不是一定從A角度去看才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角度,出來的效果和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澳門舊屋邨一角,記錄了我們日常生活最真實的一面。(圖片來源:António Leong)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