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廟一帶充滿古舊氣息的舊城區,一間集世界品牌及本地文創產品的店鋪,悄然誕生。這間店鋪名為「創意光點」,字面意思仿佛是將創意化成光點斑斑,匯聚成河。老闆黃家熙(James)說,希望能夠凝聚不同世界各地及本土文創品牌。
James是在英國修讀互動及影像設計。在英國,文創產業發展蓬勃,是該國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產業。留學期間,他接觸不少文創產品及做產品設計的朋友。同時,自身對產品設計具有濃厚興趣。「之前喺英國讀書見到好多得意嘅嘢,呢類關於產品設計嘅,喺澳門比較缺乏。我想出自己產品。所以,依家第一步就搜羅世界各地及澳門嘅文創品,下一步就想做自己嘅品牌。」畢業後他選擇回澳門發展原因是,英國文創這塊已發展成熟,是屬於英國一部分,反觀澳門仍然算新,仍在發展狀態中。
從構思到店鋪成型,策劃了將近半年。店內裝橫別緻,目光所及之處,無處不是驚喜。每件物品和配件的選擇及擺設,都經過了他的深思熟慮。這位年輕的老闆想營造一個氛圍:在每一個角落都能有新發現。他談到自己挑選物件所恪守的守則:幽默、有趣且具創意。
店內文創產品多數都含有幽默元素,他通常會在Facebook和Instagram兩個社交媒體上展示物件,有些人可能是正巧在專頁上看見知道的外國品牌,或喜歡某樣有趣的產品而登門造訪。他笑說:「都有人特登搵過嚟,然後同我閒話家常,傾下設計藝術、創意。唔識㗎,識嗰啲我直接招呼入嚟啦。」
James侃侃而談指向各式商品,對店內的一切如數家珍,有趣之處在於都大有來頭。除了外國品牌外,亦有澳門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店面門口擺放了一隻巨型木馬,與店內偏向小型文創產品有別,佔據了店面不少位置,這匹木馬正是澳門藝術家霍凱盛的作品。「佢畫完就放咗喺度,隻馬標咗個好高嘅價,你鍾意買咪買囉,但其實都唔係好想賣畀你㗎。」他環視了一周,笑說:「呢度好多嘢都係咁。」
深入舊城區
踏出門口往左轉,不到十步之遙,是創意光點的另一個基地。這個地方與裝潢別緻的店鋪不一,四壁是白色石灰粉牆,簡潔樸素。James介紹道,現時這處一般會作活動及工作坊用途,但他有意兼作展覽室,計劃將澳門本地藝術家、設計師的作品,在此處作陳設展覽,「空間都唔系咁大,無藝術館咁大壓迫感,市民會比較覺得親民啲。」他稍微透露下一步是希望展示這個社區中,老舊店鋪的特色。
這個展覽室原來是與一個社區計劃有關,然而這個社區計劃,並非意指活化社區的概念,「呢度有一種歷史感,如果活化反而會失去咗原有嘅味道。」因為店鋪坐落的社區周遭有不少舊店鋪,具有濃厚的年代感及人情味。James略帶惋惜的語氣說,好多人不認識的話,就好容易走過,但一旦走入去,會發現好多有趣的故事,而他想做的就是把故事記錄下來。
James透露曾經去探訪附近一間古舊的剪髮鋪,嘗試去傾談發掘故事,但遺憾以失敗告終。他補充現階段不停有想法碰撞,加上忙於店鋪營運,所以進度比較緩慢。
採訪當日,整個店面只有James一人,並無店員蹤影。問及有關店鋪營運方面,老闆老實回答,目前店鋪是收支不平衡,都是他「一腳踢」,「唔請人,最主要係唔敢。」他打趣道:「我擔心會將成個月賺到嘅錢畀晒佢。」James坦言為支撐日常生活,會不時接一些校園的課外活動,教導學生拍攝短片技巧及話劇創作。除店鋪收入外,仍要靠額外收入,幫補生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