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夢想的初見

  • 邱敏儀
  • 歐陽德浩

剛於上月舉辦的「初夢」三人版畫展,讓二十出頭的三位少女,在版畫領域中嶄露頭角。三人青春洋溢,對版畫創作充滿熱忱,同樣也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考慮到夢想與麵包的問題。

她們埋下的這顆夢想種子,能否以勤勞堅持,換取春華秋實?

埋下名為「夢」的種子

鄭海靖、吳健瑩、郭曉欣均就讀澳門理工學院的視覺藝術學系,是為該學院的大二學生,同時也是澳門國際版畫藝術研究中心的成員。「初夢」版畫三人展是她們首次將作品展示在大衆面前。

命名為「初夢」是經討論後的一個共識,選擇視覺藝術作為專業,夢想就是畢業後能夠做到藝術家,或者與藝術相關的工作。而且這是三人第一次合辦展覽,是將一年的心血展示出來,「初夢的意義即是,我們為自己的夢想踏出第一步,正式讓公衆知道我們作品的模樣。」

與版畫結緣

為什麽鍾情於版畫?談到油畫,第一反應是用顏料繪製;提及陶藝,想到的是用粘土捏揉形塑。然而,說起版畫,很少人瞭解版畫是怎樣做出來。「其實版畫有很多種類型、不同的製作方法,和其他單一或只有幾種方法的科目不一樣,版畫是比較偏向多樣性,正因為有趣才選擇這科。」

雖然對版畫未有太深入的認識,但它的多樣性深深吸引著初學者的她們。當談及製作方法及板材時,她們雀躍地分享經驗所學,掰著指頭數起學過那幾種板材,還有那幾種未嘗試;在分享製作過程中發現別於老師教授的方法時,言談間流露出彷彿發現「新大陸」的喜悅。

有學生印畫會選擇版畫機,有些會選擇逐張親手磨印。

鄭海靖提到自己是不相信老師說話的那類人,她喜歡不斷嘗試,「老師教的時候可能說去黑房將膠片曝光45秒或者50秒,但我失敗了好多次。我就嘗試逐秒逐秒加上去,最後發現原來45秒不適合我,要去到60幾秒才是我想要的效果。」

三人展出的作品各有千秋,每一份成品背後都隱含許多日與夜的辛勞。如清洗模板的耗時、清潔用品的腐蝕性、看見作品失敗的失落等。面對這些煎熬,郭曉欣笑說,「吃點東西就沒事了。」這是她放鬆的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當掀開成品的那一刻很有滿足感,也許就是這種滿足感支撐我走下去。」

堅持與妥協

選讀藝術,難免遭遇一些質問,最普遍的不外乎是「點解讀呢科?」、「係咪成績唔好?」、「揾唔揾到食㗎?」吳健瑩回憶苦笑道,並非成績不好才選擇讀藝術,其實藝術也是科目、職業的一種。

長年纍月的使用下,工具瓶身沾滿油墨

然而,當問及會否將所學作為職業取向,她們三人沉默了一陣,「這就是一個夢想和麵包的問題了。」如果只用藝術來做職業,沒有其他支撐是很難維持下去,現時仍在摸索階段。

「我們大學讀這一科,當然是想將來的職業關於藝術,但澳門卻是這麽現實的社會。」

後記:

將藝術作為出路本是她們的夢想,談及夢想,她們構建了一副美麗的版圖,但作為出路,卻透出絲絲無奈。對此,記者感到十分矛盾。同時反思澳門的藝術市場,該如何發展才有一個健康的環境?澳門藝術家洪慧曾說:「成熟甚至成功的藝術市場,不但要有健全的藝術教育和政策配合,營銷策略也是缺一不可的環節。」然而,在澳門的藝術市場一日未成熟的環境下,是否要先活著,才作夢?

所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