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進擊:國際級拳手譚思朗

  • 邱敏儀
  • Bob Wong Photography、受訪者提供

說到拳擊,大家想到的就是兩個男人在擂台上對壘,一群人在台下圍著吶喊助威,直到台上一方倒下,整個過程,無論台上台下,也會令人腎上腺素狂飆。事實上,拳擊運動並不只是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只屬於男性,近年在澳門,女性以打拳作為修身運動亦開始常見,不過瞓身去打拳,走上運動員之路的,仍屬少數,譚思朗就是其中一人。譚思朗早在17歲入拳館,至今已逾11年,期間她曾代表澳門出賽各大運動會及錦標賽,屢獲殊榮。在拳擊運動的道路上,她跌跌撞撞的奮鬥,用實力告訴自己,告訴他人,拳擊是一項健康且自信的運動,女性也能在擂台上發熱發亮。

譚思朗在拳館訓練的時間,還多於在家。

反叛少女17歲初入拳館

「小時候甚麼都玩,就是喜歡比賽和勝利的感覺,特別是競技的項目,可能這顆熱愛競技的種子,從小就埋下了。」譚思朗從小熱愛運動,在小學時,她以柔道在學界比賽中獲得獎牌,但後來,她和許多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一樣踏入反叛期,沒有繼續學習任何運動,直至17歲時她遇上拳擊,才重拾對運動的熱忱。

2010年,譚思朗初入拳館,最初與他人無異,皆從興趣班開始。恰逢師傅蕭自康要組織拳擊女子隊,且對當時兩名女性隊員之一的譚思朗寄予厚望,於是,出於本身對拳擊的喜愛及師傅的賞識,她愈發努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光榮之路。

在17、18歲的年紀,大多人都在享受校園生活,譚思朗直言反叛的她不愛讀書,也沒有規劃人生路向,但讓她唯一熱愛且堅持的就是拳擊。「家裡給了我好大的自由度,沒有逼迫我一定要上大學。但當時我有讀夜校,一路在髮型屋工作,一路打拳。」然而,運動員的黃金時期有限,若下定決心提高水平、追求獎牌,作出犧牲在所難免。於是,在師傅的建議下,譚思朗直面內心,她選擇放棄學業,將拳擊運動放在首位,專心訓練。

作出選擇後,衝獎牌的決心熊熊燃燒,她直言:「比賽不是用來應付,比賽就是要爭取贏。」她深知訓練的不易,尤其在拳擊運動中,上擂台前必先經歷一場減磅的苦戰。「前期我們需要進行大量訓練、減磅,只有過了減磅這條線,才能上台比賽。所有承受的壓力我都留在台上,一次過還給對手。」

自律對於運動員來說是最重要的品格。

業餘並不業餘 出賽世運贏銅牌

拳擊訓練僅兩年,譚思朗迎來了人生第一場比賽,她代表拳會到香港參與香港警察會拳擊邀請賽,對手是警察和消防員。本應體能、訓練都不及對手,豈料譚思朗首場戰役就初露鋒芒,贏過對手,奪得52公斤級女子組冠軍。接下來每年她都獲得獎牌,當中包括2016年的韓國武術大師賽及2017年的亞洲踢拳錦標賽中奪得銀牌,而這兩面銀牌,更加成為她參加2017年在波蘭舉辦的世界運動會的入場券。

亞洲踢拳錦標賽過後,有一天,她打開信箱,收到一封來自2017年度第十屆世界運動會的出賽邀請信函,她直呼打開郵件的瞬間是人生巔峰,原來在世運會舉辦前在一些大賽中獲得至少兩面銀牌,就有資格代表亞洲出賽,亞洲僅有的兩席位,她佔了一席。「我自己都好意外可以代表亞洲出賽,世運會的選手大多是奧運選手,能夠在同一賽場上切磋,好驚喜,好意外。」

得到參賽資格,譚思朗自然是想赴約,但時間倉促,又非職業運動員,團隊旅費、可否穿著特區運動服前往參賽,都尚未開展申請工作。大家都不願錯失良機,在師傅蕭自康的幫助下,譚思朗排除萬難前往波蘭參賽,她以「享受」、「放鬆」的心態,在比賽中為澳門爭得首面銅牌,也向世界證明澳門的業餘拳擊,並不業餘。「這麼大型的比賽,我是以享受為主。我不是職業拳手,也不是以職業拳手的水平訓練。加上師傅、隊員、伸展師,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但我們仍可以去到這麼高的舞台,才更需要享受!」

在波蘭世界運動會後,譚思朗仍不負眾望,至2018年,她在澳門首辦的亞洲泰拳錦標賽中,為東道主贏得一面金牌,也是譚思朗在大型賽事的首面金牌。

譚思朗在澳門舉辦的亞洲泰拳錦標賽中,奪得金牌。

兩度敗陣 最終擊敗宿敵

運動員嘗過勝利的喜悅,自然也有過挫敗的滋味。對譚思朗而言,挫敗並非在於輸比賽,而是三番兩次栽倒在同一人身上。

在賽場上,影響譚思朗最深的對手,就是一名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選手Zuhro Kholova。「她在我面前就像一座跨不過去的大山。」譚思朗在2016年的韓國武術大師賽及2017年的亞洲踢拳錦標賽中均敗給Zuhro。第一次她經驗不足落敗;第二次她備戰十足,信心滿滿,卻因為被渴望勝利的心衝昏頭腦,再次敗給Zuhro。「當時很氣餒,畢竟已經做足功課,做好戰術,但因為太想贏而發揮失常,導致落敗,對自己好失望。」但不管是打輸還是打贏,至少她知道,心理質素非常重要。在師傅的幫助下,譚思朗調整心態,繼續備戰,接著就迎來世運會的參賽資格。

誰知,在世運會上的第一戰就遇上宿敵Zuhro,面對曾打敗自己兩次的對手,壓力襲來不在話下,但拳擊具有挑戰精神,不論是在練習還是在實戰的過程中,都在不斷挑戰極限,去挑戰曾經打倒自己的對手,刷新不可能。譚思朗以享受、放鬆的心態迎戰,最終戰勝宿敵,打入四強,獲得該次賽事的銅牌。「這個經歷,成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

女性也能在擂台上發光

擂台上,譚思朗燃起戰意,為挑戰、為奪獎牌自信揮拳;擂台下,譚思朗也是有著一張清秀臉龐的女生,在她身上兼具雌雄兩面的氣質。

作為女拳手,她回顧過去11年的運動生涯,體會到拳擊這項運動,仍有性別定型的刻板印象。從最初接觸拳擊運動時,跟她對壘的男性運動員,因她是女性而處處謙讓。她反怒道:「如果因為我是女仔而就住出拳,根本練不到任何東西。」

譚思朗回顧過去11年,直言得到的遠比失去更多。在這11年間她得到了許多認同感。

她從心底認為拳擊並非只屬於男生的運動,作為女拳手,也能夠在世界擂台上發光發熱。過去11年間,她身體力行希望帶起拳擊運動的正面風氣,影響更多女生參與其中。「我能夠代表澳門參與世界賽事,獲獎無疑是光榮的,這讓大家知道原來澳門都有女拳手,所以,我想影響更多女生,讓更多人認識我們。」拳擊這項運動需要自信,且勇敢拼搏。她希望傳達的理念是一樣,女性也可以有陽剛一面,也可以自信拼搏。「不一定是男生才玩運動、打拳。運動後就是讓人更加自律,想要取得成績,不論是訓練,還是控制體重,都必須嚴謹對待,這沒有男女之別。」

運動員的黃金時間有限,加上因疫情關係,近兩年都無法外出比賽,譚思朗在這段期間自我沉澱,開始思考傳承的問題。但傳承必須後繼有人,幸好拳擊比賽愈來愈為大眾接受。「現在的兒童班、興趣班,反應都很正面,女生成員也比我當年加入時多出了五倍,家長也慢慢知道學習拳擊是一種健康的運動。」

「我有一位師妹,現在才15歲,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她可以繼承到我們的精神,繼續代表出賽、奪獎。」拍攝期間,譚思朗與師妹進行一場對壘,她們在台上對壘時,台下參加興趣班的小朋友見之,立即從嬉鬧玩耍,變成屏聲靜氣,凝望擂台觀戰。他們專注的臉龐,彷彿告訴大家,希望有一天也能在擂台上綻放。

參加興趣班的小朋友,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的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