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pagenavi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天才的煩惱 20歲鋼琴家張海量 - NG Plus 新生代

天才的煩惱 20歲鋼琴家張海量

  • 李倩如
  • Anpex Production

談到國際知名的新一代華人鋼琴家,大家一定會想起郎朗和王羽佳。原來,澳門也有位00後,考進了他們的母校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成為他們的師弟。他,就是鋼琴家張海量。自小展現音樂天賦的他,是不少人眼中的「天才」,但其實「天才」背後,也有著常人的普遍煩惱。

音樂不是有天份就行

張海量自小展現優於同齡人的音樂感,聽音樂時會自然搖擺身體,舉起雙手上下揮動當「指揮」,四歲半接觸鋼琴,當時師隨澳門鋼琴名師張曉荔。小朋友學樂器,最怕就是要長時間坐在鋼琴前練習,但對張海量來說,彈琴卻是最開心的娛樂時光。本來調皮愛玩、坐也坐不住的他,只要雙手一碰到鋼琴,就能馬上安靜下來,每天一起床就在聽音樂、看演奏影片,沉浸在音樂氛圍裡。說起音樂夢,張海量腼腆地說:「我從小就只喜歡音樂,對音樂的興趣很大,所有時間都花在這裡,自然有了成為音樂家的夢想。」

有天份的人,能比別人走得快,但不代表能比別人走得久。年紀輕輕便取得不俗成績,容易讓人貼上「天才」或「神童」的標籤,像是只要有天份就天生懂得演奏一樣,忽視了他們在漫長歲月裡所付出的辛酸汗水。

拍照時的張海量腼腆青澀,但只要彈起鋼琴來,整個人就變得放鬆許多。

張海量笑說自己曾是打「天才波」的人,小時候練琴很隨心,也不怎麼練基本功,但在中學時他開始意識到競爭強烈,自己不得不努力。在他升中學時,家人為了讓他不必每周來回港澳兩地奔波學琴,便舉家搬到香港。「香港雖無全日制音樂學校,但音樂教育的整體氣氛比較好,競爭很大,鬥心會跟著變強。」

張海量在澳門入讀國際學校,氣氛自由輕鬆,一下子轉學到香港的傳統名校,從學業到紀律都要重新適應,初初幾年在音樂上難免有些心散,直到中四參加學校舉辦的澳洲遊學營,有晚活動上大家要分享自己的夢想,張海量才發現身邊朋友個個目標清晰,讓他頓覺不得不好好振作。「回來後大家都拼命讀書,令我覺得一定要發奮才行。」

為了練琴,張海量早就放棄了學業成績。「那時我一心就是要考入音樂學院,學業成績只要能升班就好了。」同學一放學就去補習溫書,他就跑去練琴,平時午休和空堂時間也會到學校音樂室練琴,每天能練上四至六小時。張海量對音樂天賦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有天份是指對音樂表達有獨特的想法,能把同首曲子演繹得與眾不同。「但如果你無努力練習技巧,你也沒有辦法把腦海裡的東西呈現出來,你想到、聽到,不代表你彈到。」

「有天份當然是好事,你可以快人一步,但遲起步不代表你沒有天份,沒有天份也不代表你不能去到世界級。」

面對菁英更要將勤補拙

為實現音樂夢,張海量投考了七、八所國際知名音樂學府,當中他最嚮往的,是被譽為獨奏家搖籃的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以下簡稱「Curtis」),許多世界知名的鋼琴家也是出身於此。但這所學府的錄取率也是有名的低,平均錄取率僅為4%,每年只錄取百餘人,每樣樂器只招三至四人,加上學校為所有學生提供全額學費獎學金,因此競爭非常激烈。備考Curtis時,張海量正忙得不可開交。那時他幾乎每個月都有比賽和考試,剛考完學校的模擬試和其他大學入學試,便要在短短兩周內練完Curtis的全套考試曲目。為了爭取時間,他乾脆住在學校宿舍,課餘時間都拿來練琴。最終,張海量成功獲錄取,成為那年Curtis四位鋼琴新生的其中一位。

能考進享負盛名的學校,是實力的最好證明。但在這所學校,所有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不少同學自小就是念全日制音樂學校,基礎扎實,相比之下,張海量的技術就較薄弱,他坦言,過去兩年也曾感到挫敗和壓力大。「這裡的同學雖然不怎麼參賽爭頭銜,但在課上你能聽到他們彈得很好,會有種無形的競爭。我在技術上真的要很努力追趕別人才行。」

古典音樂門檻高、競爭大,想要成功,自幼學音樂、考級、讀音樂學院,可說是基本操作。但要成為獨當一面的職業獨奏家,還得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突圍而出為人熟知。那這位自小被稱為「明日之星」的年輕鋼琴家,就沒有擔心過「玩音樂無出路」嗎?一聽到問題,張海量馬上長歎一口氣,說:「唉,鋼琴競爭太大!管弦樂器(演奏者)可以考樂團,怎樣也不會餓死,但鋼琴就難些。」要讓別人快速認識自己,最直接便是贏得各種國際大賽,因此他未來兩年會爭取多些出賽。「但我始終相信,只要認真做好每件事,要來的,始終會來。」

張海量把揚威海外音樂界的澳門廖氏兄弟廖國敏及廖國瑋視作偶像,現在他於Curtis跟隨的教授也曾教過廖國敏。

音樂永遠大於演奏者

就讀「明星學校」,少不免容易被標籤為未來大明星,投射過多期待。張海量坦言,這種環境下,一不留神便容易急功近利,把音樂過度名利主義化。「我覺得明星不要緊,最重要是演奏者的態度有沒有尊重音樂,不能呃呃下、不能隨便對待音樂、不能矇騙觀眾。」對張海量來說,他更希望把自己最小化,把音樂最大化。他把演奏者比作一張地圖或登山指南,目的是要引領觀眾去看一些美好的景象。「不是讓觀眾來欣賞你有幾型、有幾靚,不是單純讓你炫技。音樂的文本應永遠大於演奏者本人,你的個人ego不能超過音樂本身。」雖然張海量今年只有20歲,還只是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但說起音樂時,卻已頗有職業藝術家的風範。

對張海量來說,音樂給他最滿足的感覺是能讓他產生共鳴。

張海量小檔案

張海量,2000年於澳門出生,八歲以優異成績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ABRSM)鋼琴八級證書,九歲獲澳門文化局邀請與澳門樂團合作,十歲考取ABRSM的鋼琴演奏文憑dipABRSM,即俗稱的「演奏級」,同年跟隨香港演藝學院鍵盤系主任郭嘉特學習。

現就讀美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隨國際知名音樂家Robert McDonald。曾獲第19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獨奏藝術家組冠軍及全場最優秀獎、美國Hilton Head國際鋼琴比賽決賽獎,以及第81屆施坦威國際青少年鋼琴中國總決賽專業C組一等獎及港澳賽區冠軍。

場地鳴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東方基金會、崗頂劇院業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