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在2009年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卻似乎總擺脫不了「老一輩玩意」的形象。然而,近年澳門藝術節的表演節目中,卻冒出一班青少年粵劇演員,在舞上台舞刀弄劍「查篤撐」,和粵劇的一貫形象產生反差。到底是甚麼燃起這幫年輕人的粵劇之火?他們的熱血又能否得以延續?
身體小、力量大的粵劇小將
永樂戲院那狹小的化妝間裡,擠滿了廿多名粵劇小將們,他們來自街坊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年紀平均十幾歲,最小的年僅五歲,雖然厚厚的胭脂粉末蓋住了他們稚嫩的臉龐,但層層戲服也改變不了他們的身體比例,透露著他們的年輕。演出即將開始,工作人員走到後台,大喊「頭場準備!」瞬間氣氛凝重,導師、小演員和家長的緊張情緒繃到了頂點,小演員們深呼一口氣,在傳統中樂伴隨下威風凜凜或婀娜多姿地登場,自信十足地開腔演唱,年紀與表現的反差,流暢自然的文戲武打,讓台下觀眾拍手叫絕。
今年八月,他們出演的劇目叫《智取降龍木》,是粵劇培訓班成立16周年的慶祝表演之一,與他們在今年澳門藝術節上演的《天門陣》相似,講述遼兵犯宋時佈下天門陣,楊家將楊宗保為求破陣,前去穆柯寨查找能夠破陣的降龍木,並得到穆柯寨寨主穆桂英的傾慕,但兩人出身有天淵之別,楊宗保更對穆桂英百般鄙夷,經過一連串的事件後,兩人最終大破天門陣並終成眷屬,成為保衛宋室江山安寧的英雄。
這個劇本不僅涉及武將打鬥的情節,同時也有抒發感情的橋段,培訓班藝術總監羅杏冰表示,這對年紀尚輕的小將來說有一定難度,而且粵劇是非常能夠體現「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藝術,沒有長時間訓練,表現難以達到合格程度,負責「擔大旗」的主要角色,便落在練功已久的幾位少女身上:飾演楊宗保的譚潁嘉和陳嘉盈,以及飾演巾幗英雄穆桂英的吳秋樺和麥曉柔。別以為她們只是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其實個個都是粵劇班的「老」學員,學習粵劇近十年之久,有多次粵劇演出經驗。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雖然資歷較深,但每次要演出新的劇目,她們表示至少都需要排練半年。平時要上學,只能在課餘時間練功,一周最少練習三次,沒有考試測驗時便要天天練,每次約兩至三小時,譚潁嘉和陳嘉盈認為技巧是她們最需要克服的部分,像是翻身、跳起來再做一字馬等動作,都難以一步到位,試過練功練到哭、練到吐;又像吳秋樺為了藝術節《天門陣》的演出,就需要不斷練習踢槍,即使已經踢到瘀青受傷,但還是要咬緊牙關繼續踢。
除了唱打技巧,對角色的理解也有需要磨練的部分,例如下半場穆桂英的部分感情戲比較吃重,而飾演的小將麥曉柔表示自己在理解角色的感情、動作和唱詞時需要下一番苦功,「好像有些內心戲,她不說話、只做動作,你就要真正理解透徹她背後的動機,才能很好地表達給觀眾。有個情節是楊宗保要被他爸楊廷昭斬頭,穆桂英就拿出自己的傳家之寶降龍木去救他,卻被質疑那枝降龍木是假的。這裡她只做動作表現她在糾結,『是要回去好,還是繼續留在這裡救我老公好呢?』這個掙扎我覺得最難演。」
粵劇之愛自小薰陶
作為本土藝術,近年澳門政府嘗試推動粵劇發展,然而在年輕人眼中,粵劇卻仍是「非主流」文化,而這四位少女對粵劇的愛,幾乎全因家人自小的薰陶。家人本來就愛看粵劇,耳濡目染下便對此產生興趣,對比之下,她們身邊的朋友大多對粵劇沒有感情,一提到粵劇便會覺得「很悶、很吵、想睡覺」,雖然會感到好奇,但始終不能看到她們眼中粵劇的美。她們曾有人嘗試帶朋友接觸粵劇,但反饋不是不感興趣,便是無法忍受練功的辛苦。
學業壓力沉重,放學又要抽空練功,練功時還得強忍疼痛和汗水,能夠從六、七歲堅持訓練至今,實屬不易,提到讓自己堅持至今學習粵劇的原因,四人不約而言地說:「朋友!」粵劇班裡大家年紀相仿,四人笑稱「從小看著對方長大」,正是自小一起共同練功揮灑汗水的時刻,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把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真是有朋友才能堅持到,沒有人一起這樣練習的話,就會覺得好寂寞,是因為有一班朋友一起練、一起撻、一起叫,有一種共同努力完成一個目標的感覺。」譚潁嘉說完,陳嘉盈在旁點頭認同,說:「(不然)真的會很孤單,哈哈哈。」
大戲承傳之路難行
習藝多年,粵劇早已成為生活一部分,但對她們來說,粵劇始終難以成為職業,因此大多在中學畢業後便會放下粵劇,修讀其他專業;也有人說不想因壓力而令自己熱愛的東西變質,也有人考慮到未來的出路。麥曉柔從七歲開始學習粵劇,自小熱愛粵劇的她,想過畢業後到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粵劇專業,可惜始終得不到家人的同意。「家人覺得讀完沒有出路,而且外面戲班不會像現在這樣為你備好戲服等用具,整個衣箱的戲服、所有化妝都要自己來,工作賺到的錢全都要花在上面,所以會很難(實現)。」
提到不少學員畢業後便離開這門藝術,粵劇在澳門要做到薪火相傳,似乎仍有漫漫長路,藝術總監羅杏冰無奈道:「都沒有辦法,他們(學員)又不是專業修讀粵劇的,做戲只是一門興趣,有些人就算很想做,在澳門始終無發展。香港粵劇的話比較廣闊,可以用來搵食,但澳門的話真的比較窄。」根據十多年的粵劇培訓經驗,羅杏冰認為要讓小朋友理解和喜愛粵劇,需要從小便開始培養他們的興趣,因此正準備和教青局合作並已得到許可,未來將有機會到一些學校推廣演出,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粵劇新力軍,延續澳門粵劇之火。
小檔案:
麥曉柔(左),16歲,學藝八年,專攻旦角,在《智取降龍木》中飾演下半場的穆桂英。曾演出折子戲《帝女花》、《幽媾》、《白龍關》、《打金枝》、《劍歸來》、《穆桂英招親》,以及粵劇《三氣周瑜》、《楊門女將》、《白蛇傳》、《女兒香》、《寶蓮燈》等。
譚潁嘉(左二),19歲,學藝12年,先練旦角,後轉為生角,在《智取降龍木》中飾演上半場的楊宗保。曾參演折子戲《夢會太湖》、《打金枝》、《狄青闖三關之追夫》、《穆桂英招親》,以及粵劇《女兒香》、《楊門女將》、《白蛇傳》、《寒江關》等。
吳秋樺(右二),16歲,學藝五年,專攻旦角,在《智取降龍木》中飾演上半場的穆桂英。曾演出折子戲《扈家庄》、《狄青闖三關之追夫》,以及粵劇《穆桂英大破洪州》、《女兒香》、《寒江關》等。
陳嘉盈(右),16歲,學藝九年,先練旦角,後轉為生角,在《智取降龍木》中飾演下半場的楊宗保。曾參演折子戲《紅線盜盒》、《白龍關》,以及粵劇《寶蓮燈》、《三氣周瑜》、《楊門女將》、《白蛇傳》、《女兒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