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的新馬路大街,每日喧鬧不已。有人停在噴水池周邊留下倩影,有人往大三巴方向走去,也有人轉入小巷,尋覓新風味。從巷口抬頭望去是宏偉莊嚴的主教座堂,沿著葡式碎石路信步上前,小巷兩邊滿布澳門特色小食店鋪,登門嘗鮮的人絡繹不絕。走至一間咖啡外賣店前,店內身穿一襲亮麗紅衫的阿姨,笑臉迎人地喊了一聲:「歡迎光臨」。
當客人在櫃台點完餐,那位笑臉迎人的阿姨,向同樣穿著紅衣制服的夥伴舞動雙手。接收動作信息後的夥伴,迅速地製作客人的點餐食物。整個過程除客人的點餐外,沒有一絲聲音。是的,這是一間提供聾啞人士就業機會的咖啡外賣店——施恩咖啡。
「 我無將佢哋視作弱勢社群,佢哋一樣可以好叻,可以做好多嘢。 」 —— 章義航
施恩咖啡是澳門製造20年的食品工廠「施利華葡式貨品公司」的外賣直營店,與教會、主教座堂堂區合作籌備,也有與澳門聾人協會的就業配對合作聘請聾人。店主章義航是一名教友,在食品工廠工作了20多年,希望能多一個提供產品銷售的途徑。同時間,很巧合地與聾啞人士有接觸,「因為前幾年,參加過一啲聾啞人士、視障人士嘅協會。過咗幾年,純粹想有間鋪頭,可以一齊合作做到嘢。」食品工廠一直是製作澳門特色小食為主,因此選擇了與葡撻相匹配的咖啡作新嘗試,便開設了施恩咖啡外賣店,也提供了聾啞人士就業的機會。章義航多次強調開咖啡外賣店並沒有遠大的理想,一切的想法都很簡單,只想一起合作,提供特色小食給遊客。
章義航笑言自己不懂手語,與員工溝通時而透過自創手語,時而用紙筆書寫。他與員工一同研發一些自創手語,再寫下記作適用在施恩咖啡的溝通媒介。他邊說邊演示了好幾個自創手語,對此,他笑著說:「呢種相互嘅學習係好有趣。」
貫徹愛的傳達
店內員工共六人,採取輪班制的形式,每個班制會有二至三人當值。有關店內規定,以身作則比一切明文規定重要,「都係我率先去做,與其寫明一日內隔幾耐清潔一次,不如寫之前我自己去做。佢哋見到呢段時間清潔喎,第二日就會自覺去做。」說及此,章義航頓了頓,由衷地感嘆一聲:「真係好犀利。」
談起員工時,章義航滔滔不絕地連聲稱讚員工的觀察力及行動力,「我發覺聽力比較弱嘅員工,觀察力特別強。無論我喺前台工作定後台工作區,都發現佢哋好快手,觀察兩三次之後,就可以即刻走去崗位到幫手。」他並沒有把聾啞人士視為弱勢社群,而視為工作夥伴,同樣需要互相付出,溝通及容忍。
店鋪仍在試業階段,章義航坦言店鋪從籌備直到開業,花費了共七個月。他將這大半年的奔波勞碌,簡述成三個字「不容易」。不論是前期找地方,還是後期裝修上的溝通問題,都讓章義航很挫折。「呢個地方好難搵,都係托朋友,朋友聽到呢個構思後,就話有個地方喎,可以嘗試。決定咗地方之後裝修又延期,最終都搞咗一段時間。」而僱傭員工方面,因他不懂手語,需要額外邀請懂手語的社工幫忙面試。
試業近兩個月,店面現時的收入狀況與理想目標仍有差距,章義航深深嘆了一口氣,雖有鋪租的壓力,他仍調整心態笑言:「雖然遠比想象中低,但都視為一個學習期間,我哋可以做嘅就係逐啲逐啲去改善。」
施恩咖啡的命名,除了提取食品工廠老闆施利華的姓氏外,仍有施予恩惠的意味。店如其名,施恩咖啡從營收中,會撥出一部分給慈善機構,「雖然唔係好多,但想喺呢個基礎上互相幫助,以幫助為主。所以我哋就要更加努力去做,我哋付出多啲,就可以促成一種愛與愛的傳達。」
問及接下來的計劃,章義航說將會研發新的食品,譬如一些燒烤類、香口的食物,以及希望更多人認識這間咖啡外賣店。他坦言儘管現時在試業階段,網絡宣傳還未開始,但已有不少網友幫助宣傳,甚至前來店鋪消費,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種鼓舞。他希望所有事情都是穩步前進,「每件事都要做到細節位,唔好諗住一步登天,盡己所能做好啲就得。」